多多给予孩子正面的引导和鼓励
我班总有几个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要么和别人说话,要么做小动作,再不然就是自顾自的愣神、玩耍,其实这几个孩子很聪明,就是一直没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我想,我们很多班级也都有这样的孩子,对于他们,循循善诱地劝导不起效果,苦口婆心的谈话作用不大,严厉的批评也只是好了几分钟,可就是改不了课堂上我行我素的表现。怎么办?
还有,自从进入了三年级,班里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孩子也不能像一二年级那样积极举手发言了,我曾经询问他们原因,他们有的说害怕回答错了,有的说是怕被别人笑话,有的直接就是摇头不回答。孩子不说话,不发言,会也不张嘴,不会也不张嘴,每堂课来来回回爱举手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个人,真是急死老师了。有时候,我故意提问那些不举手的同学,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难道真的是,孩子大了,有自尊了,懂得害羞了,课堂上也变得沉默了?
最近的课堂,我努力做了些尝试。因为我总觉得这些问题,除了从孩子身上着手之外,还可以从我们自身来找一找突破口。与其研究孩子为什么开不了口,不如在自己的课堂上多下些功夫,一节好课,老师为孩子积极创设说话的氛围,或合作,或讨论,或交流,或质疑,给孩子充分的主动权和表现机会,当孩子在这个共同学习的集体中感觉不到压力或是约束的时候,应该是没有孩子不愿意说话的,因为大部分孩子天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尤其是在回答之
另外,教师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对那些课堂上积极开动脑筋发言的孩子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尤其是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诸如“我觉得你这个想法特别棒!”“我觉得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特别有价值,我代表全班同学感谢你!”“你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火眼金睛啊!”“为你完美的回答鼓掌!”“我觉得你的回答太精彩了,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等等。我想当孩子受到老师这般夸奖的时候,心里一定美滋滋的,成就感十足。下次,再有互动,必定快快乐乐举起小手。
再有就是换一种方式对孩子。严厉的批评或许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理
总之,孩子就是孩子,我们一定要多多给予他们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因为正面的引导和鼓励,为孩子传送的是正能量,带给孩子的是不竭的前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