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师在第12条建议“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中提出了使他得不到安宁的、实际上也曾困扰过我们的问题:
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很熟悉这种情景:当被提问到的学生刚刚开始回答问题的时候,所有其余的学生就各干各的事情了:对回答进行思考的,顶多也不过是少数几个有可能被提问的学生。(真的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个疑问使我长期得不到安宁:怎样才能在检查功课的时候,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使教师对全班的工作都能检查得到呢?(敬佩大师的这种精神,这才是真正的热爱教育事业,这才是真正的热爱我们的学生。如果我们都有这种“得不到安宁”的思考,何愁我们的教育生活不多姿多彩?何愁我们的教育生活不五彩缤纷?)
紧接着,大师告诉了我们解决的办法:
使用草稿本是一个挽救的办法。譬如上几何课。全班准备好让老师检查家庭课业。教师向全班提出两道作业题:求出圆面积的公式,自编一道求圆面积的应用题并解答出来;扼要说明三角形相等的特征。全体学生都把题目抄到草稿本里。(低年级的学生不适合抄到本上哟,写字速度慢,不认识的字太多)在这里,草稿本代替了黑板,教师并不喊任何人到黑板上来做题。教师注意地观察着每一个学生的工作情况。
这不失为一种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好方法。但我觉得课前检查占用的时间有点长,会影响整节课的效果,不如放到“全课总结”环节。另外,“草稿本”也可以换换名字哟:“我是学习小能手”呀、“自我总结、自我创造”呀、“编题小神手”呀……
比如:学习完新课后,在进行“全课总结”时,可以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本,在本上总结出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然后根据所学内容自己编题。教师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统一时间,时间到马上停。
教师不按顺序点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余学生全部闭上眼睛听,准备当小老师进行评价。这个小老师也是教师随机点名的。这样做,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什么时候会被点到,所以只有认真听喽!最后,再让同桌的小朋友互相当对方的小老师,互相检查。
这里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把检查知识变成了知识的积极运;第二:教师就有可能密切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工作情况,考虑到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特点。
再往下看,好高兴呀,和大师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小学各年级,我们一般地不在上课开始时专门留出一段时间用来检查知识。我们把检查知识跟加深、扩充和运用知识密切结合起来。
想到了平时学生写的数学日记。其实,很多学生写的就是大师所说的草稿本上的内容。
刘星月的《我学会了》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第4页的例1:原来有22人在看戏,跑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计算:(1)22+13=35(人)35-6=29(人)22+13-6=29(人)(2)22-6=16(人)16+13=29(人)22-6+13=29(人)
我学会了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我真高兴!
赵哲的《我编的题》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教我们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如:白兔有8只,黑兔比白兔少4只,一共有多少只兔?算式是:8-4=4(只)4+8=12(只)8-4+8=12(只)。我懂得了老师教我的知识,我真高兴!
王楚慧的《对称图形》
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 晴
老师教我们认识了对称图形,我很喜欢对称图形,因为它们很漂亮。
昨天,我和妈妈去坐席。我拿起一块糖,剥开糖纸一看,是一个红红的“”字,我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妈妈,这个字是对称的。”妈妈快我真细心!
小朋友,你在生活中找到了哪些对称图形呢?
实际上,大师所提的问题就是一个“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回答”的问题。
在进行口算练习时,为了防止学生对别人的回答不理不睬、漠不关心,我制定了一个口算规则::(把口算题写在小黑板上,或制成幻灯片,出示口算题后,告诉学生)老师不用手指题,(这样学生就只能认真看题了,要不然不知道说到哪一题了)你们不用举手回答,点谁的名字谁口算(谁也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会叫我,叫过我后,说不定立马就又叫我呢,只能认真听别人口算了)【这样就避免了开火车口算的弊端:我说过了,就轮到别人说了,我就可以先玩一会儿,老师想叫我,还得等到我们这一排开始,到那时我再认真听也不迟】回答对了,其他人不要出声,回答错误,其他人才能举手。如果你不知道说到哪一题了,就减你的分(我们这儿的鼓励方法是“雏鹰奋飞”,根据学生的表现,对他加分或减分,达到一定分值,升一格小鹰)。自从颁布了这个口算规则后,我发现进行口算练习时,教室里安安静静的,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听别人回答了,口算效果很好。
我知道,对于大师所说的这个问题,大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积累了很多很多好的方法,那就拿出来晒一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