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大概在9月份)在知恒的要求下,我买了几条小鱼养,并带着他一起给鱼儿喂食、换水,他很喜欢做这项工作,时常和我抢着干。
在我洗碗的时候,突然听到“啪”的一声响,扭头就看到碎了一地的鱼缸和有些呆愣的知恒。
换了以前,我肯定会不高兴地说:“怎么这么不小心”,会批评他。现在,我仍然有些不开心,但是想想最近听老师的讲课以及看的微信文章,我就压下怒火,轻声问他:“有没有受伤?”
听到我的问话,知恒才回过神似的说:“没有。”
我说:“那就好,现在我们来赶紧干活,第一,我拿个盆接水,你把地上的鱼赶紧捞起来放盆里,否则,它会死。第二,我们要快速把玻璃渣清理了,然后拖地,否则我们的木地板会坏掉。”说着就开始行动,知恒看我不骂他,毕竟是自己做错事情要将功补过似的也来劲了,迅速行动起来,捞鱼,然后捡碎玻璃和彩石。我也帮忙,并不停的说:“小心,不要弄伤手”。
我想,鱼缸已经碎了,再骂孩子也于事无补,既然它不会好了,就不要再骂孩子,而是告诉他遇到这样突发的境况要怎么应急处理才是对的,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而且,孩子本身是愿意干活的,不能因为他弄坏物品就骂他,因此打消他以后干活儿的积极性就得不偿失了。相反,我告诉他,“我虽然很心疼这个鱼缸,但是我更心疼你,更爱你”,同时让他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失去什么心爱之物,只要人没事就好。人是最重要的,只要人在,只要他努力,就可以再买一个新的、一样的或者是更好的东西。”
于是,我说:“没事的,孩子,你想想,以前换水为什么没事,今天怎么就出问题了呢?因为你没有拿稳当。两只手抱着它的两边,如果一只手打滑了,它会掉到地上。而像妈妈那样,一只手托着底部,一只手扶着它的一边,这样会更安全。”这时,看他用手拿起地上一大块玻璃放垃圾篓后把手掌放地上去搓较小的玻璃,就连忙阻止,说:“必要的时候借助工具会更安全,也更有效。这个大块玻璃,你用手拿也可以,只要小心点不要弄破手就好,但是如果你用这个铁夹子拿会更好”,又指着扫帚说,“对于这些零散、小的玻璃渣,坚决不要用后手当扫帚去用,因为它会划伤你的手,甚至扎进你的皮肉里,很不好清理,你会很疼的,要用工具来干。如果一个人在一场事故中没有受伤,却在处理它的过程中,因为不小心或者处理不当而发生了次生伤害,不是更委屈、更不应该吗?”
知恒也明白了自己的不对之处,难得的没有顶嘴,心悦诚服的接受了我的说辞,说:“就是,妈妈,我知道了,我刚才做错了,让你担心了,对不起啊,以后我会注意的。”
这件事过去了,但它对我们以后在面对事情的态度、处理事情的方法等方面还是有影响的。
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