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浅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的一

发布时间: 2017-10-06 11:29:15 作者: rapoo

3月27日 星期五 多云

浅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其基本形式。当前,这种学习方式正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一种主流教学方式。我于2006年开始尝试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以供参考:

一、为什么要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1、时代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级授课制中的个人竞争变为了小组竞争,每个人都有小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请飞翔者或奔跑者担任小组的领头雁与援助者,让每一个追赶者或跟随者都有归属感,不再无助;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有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就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率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使教学成为1+1+1+1>4。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如何运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1、合理分组,恰当评价。以4人为一组,全班分为16个小组,每组设一小组长,再安排四名课代表(兼任组长),形成老师-课代表-小组长-组员四层结构网络。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际之间尽可能水平相当。小组成员确定之后,并非一成不变,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新调整。如需个别调整,要经老师和当事人双方同意且小组组长同意。学生一旦分到组内后,小组就成为老师评价的一个单位,作为整体进行考评。

2、制定制度,有章可循。为有效的开展小组学习,可制定操作性强的学习制度。课代表草拟后,和老师共同制定初稿,再在班内进行通过,最后将“数学学习制度”张贴在教室里,大家共同监督制度的实施。

附:我班的数学学习制度(不断完善)

(1) 上课小组回答正确一次+1分,一节课小组回答四人不能重复,一人回答不好,有一次补充机会。上课纪律不好小组一次-1分。课下练习全组完成后交给老师,全部过关全组+1分。

(2)小组展示+5分,如多个小组愿意展示可用抽签等方式决定。展示时间不得超过15分。

(3) 当天的任务过关必须在下午走之前完成,否则记学习任务未完成小组一次-5分,对学习困难同学在学校静校时间仍未完成,推迟到第二天大课间。个人有三次不能按时完成在小组中除名。

(4)家庭作业、星期天作业来校之后,检查有会而未做者按学习任务未完成小组一次-5分。

(5)每天小组加分情况由课代表进行记录,每周一公布上周小组得分情况。每两周按小组积分调小组位置。

每学期按期中、期末两次数学成绩重新确定小组成员。

(6) 学生考试作弊一次扣小组10分,扣本人卷面分10分。

实践证明:通过制定奖罚分明且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并持之以恒的贯彻执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形成凝聚力强的团队精神,达到个人与集体的“双赢”。

3、三步运用,学好数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实行小组学习之后,我把学生学习知识的程序分为三步,一是个人自学阶段。这一环节由学生个人在课下完成,提前预习第二天的新课,目的是理解基础知识,标清重难点,独立解答一次例题和尝试做练习题。二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成员把课前预习的结果和疑难拿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到各小组参与讨论、鼓励发言、指导方法、解答疑难。三集体提升阶段。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能动性基础上,由老师引领学生强调本节重难点、易错点,归纳知识点,通过教师提问或小组发问,再由小组代表回答,通过小组之间竞争比赛,调动学生的表现欲望,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威力”,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三、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些什么:

1、教师的组织、引领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作为老师,首先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使学生接受认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当学生能够和老师加以思想充分认同以后,师生就可以共同努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了。

2、课代表、小组长的选择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小组学习的优势,教师应在对小组成员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选出一些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当作组长。组长的作用不可小窥,他能起到带头、合作、表率、协调各组员之间的作用。让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彼此尊重、理解、宽容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组长的领导能力得到其他组员认可后,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尊重,整个小组的数学能力都将获得极大的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的一些困惑:

1、组长有时不能起到带头作用,不能够全心全意帮助组员讲题,不能够团结全组开展合作。培养一批负责、有能力的组长值得研究。

2、部分组员没有集体主义感,不能为全组着想,在小组利益面前不能够精诚团结,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让组长觉得无法管理。不妨让更多的同学轮流担任组长,承担责任,需要重点解决类似问题,这关系到小组合作的成败。

3、如何让小组讨论更有效果,学生大胆交流,不跑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更多的问题,提高讨论效率,体现小组力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勿庸置疑,虽然部分老师和同学对此认识并不到位,但问题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小组合作学习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运用。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研究。



读书人网 >六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