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盛会由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和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由鞍山市铁东区委和鞍山市铁东区人民政府承办。来自海南、河南、福建、广西、广东、安徽、北京、天津等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不同学校参加比赛。比赛在铁东小学进行。在校园、在走道、在赛场都可以看到带有地域性面孔的才赛选手,可以听到带有地域性的各种方言。
这次比赛分三种形式进行,微型研讨课,赛时7分钟,有400多名选手参加;模拟讲课,赛时12分钟,有60多名选手参加;现场观摩课(同课异构、电子书包展示课),赛时40分钟,有18名选手参加。 这次参赛的选手和往届相比,在把握教材、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制作课件技术等均有大幅度的提升。本次比赛经过激烈地角逐,最后选出100多名一等奖。
参加这次学习的我,虽然不是比赛选手,但我陪着我们的选手们作准备,走进赛场,为她们加油鼓掌拍照,也看到选手们赛前的紧张、赛课时的从容、赛后的淡定。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这次大赛的主题。这样的比赛是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科教学过程中,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是大赛的目的。这并不能说明我们每节课都要使用信息技术,而是适时适度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在参赛前,选手们要慎重选课,不能盲目随意拿来一节课就参加比赛,要选择一节适合利用信息技术的科目参赛。
选好课后,要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且教学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进行下一步——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最佳教学方法,找出信息技术和本节课的整合点,制作出适合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课件。
做PPT课件不是说课件越精美,这节课就越好、就可得高分。课件就像人的一张脸,虽然功能是一样的,但眼睛鼻子嘴巴要布局合理才算漂亮。课件也是一样,要做的协调美观,更要利于学生的学习。
整合点要找准。从本次大赛来看,一节课好不好,关键要看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的整合点找的准不准。制作的课件要体现出对疑难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对疑难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课件的出示要体现学习过程,注意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更便于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教给学生有用的东西,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
整场比赛,以激情满怀开始,紧张有序进行,坦然从容结束。许多人表示,明年一定再来参赛。大家余犹未尽,信心倍增,激情满怀。
深秋的鞍山,让我感受到的是春天般的温暖和夏日般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