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伍分汽车票——呼市昭君墓游
从五塔寺游玩返回姑姑家,吃罢饭,我们围坐在一起聊天,得知了姑父的一些情况。
姑父老家没有亲人了,为此,失散多年以后,姑姑与我们家联系上了,姑父也欣喜若狂,因为他们老两口就只有我们一家亲戚啊!
姑父是一名退伍军人,在戎马生涯中,两条腿的半月板都坏了,换成了人造的半月板来代替,所以不能走远,也不能干重活。姑父转业后,分配到呼市的一家工厂,当了一名中层领导。他深得职工的爱戴,特别是还交了一个青年知己。退休后,这知己成了他的干儿子,经常帮助他们干一些生活中的力气活,而姑姑与姑父视干儿子如亲儿子啊!
第三天早晨,我们吃罢早饭,表姐提议我们到座落于内蒙古呼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昭君墓”游玩,心中很是激动。
说走就走,表姐两口子领我们乘坐长途汽车前往。坐在车上,想着有着“落雁”之美的王昭君,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她肩负起了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这是何等传奇的睿智女子啊!不由得想到了“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的诗句。
走到墓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近4米的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并辔而行的大型铜铸雕像。抬头望去,这昭君墓就是一个高达数层楼的大圆土堆呀!我不由得心中生疑,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墓,有什么好看的?于是,连忙跟上一个旅游团,竖起耳朵仔细听导游的讲解,“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导游顿了顿,说,“剪伯赞说得好:‘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从青冢缓缓走下,来到陈列馆,看到一尊汉白玉昭君雕像,娥眉秀发,衣袂飘飘,目视远方,栩栩如生,美不胜收啊!
诗情画意,令人流连的昭君墓,不到两个小时就参观完了。在返回呼市的长途车上,脑海中不断地萦绕着昭君墓,它仿佛北方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穿越时光隧道,王昭君出塞的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如诗如画如歌,是一个悠久的美好的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