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读《教师的教育智慧与艺术》有感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0-10 10:39:22 作者: rapoo

读《教师的教育智慧与艺术》有感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题记

《教师的教育智慧和艺术》这本书记述了教师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和当今教育衔接融合、学生成长实际结合起来,从而讲述着每一天都有教育故事发生,每一天都有教育火花点燃,每一天都有教育智慧闪亮,每一天都有教育艺术沉淀,当然每一天也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叩问,让我们久久沉思其中。

其中一则《让“差生”不差》文章里的刘京海校长倡导的“成功教育”给我很深的启迪。刘校长任职于八中,曾经此校被人们称之为“垃圾学校”“差生集中营”,多少家长嗤之以鼻让孩子远离这所臭名远扬的学校,又有多少孩子就读于此校,家长已经不以为然、放任纵之,可是刘校长一路艰辛走来,即使风黑月白始终坚信只要反复失败为反复成功,再差的学生也会昂起头走路,成为有希望的人,正是这种理念的坚持追求,不断实践最终使这所环境恶劣,生源又极差的学校变成了多少孩子日夜向往,多少家长热切期盼的“明星学校”。

曾有一名姓方的男生,一天在厕所里遇到了刘校长。校长叫出了他的名字,还夸他作文写得不错。男生大受震动:全校有几千名学生,校长怎么会认识我?说明我的作文真有水平,还有点儿名气呢。从此,这名男生信心大增,对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后来,他当了一名中学的校长,并成为一位作家,写出了《戚继光传》等作品。正是刘校长给予的希望,给予的自信,才会塑造这个孩子的成功。

刘校长曾感叹地说:“我发现,成才的人往往是受到某个人的提醒,说他某方面好,然后他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一个孩子如果认定自己是一个很有用人、一个对社会很有帮助的人、一个很强大的人,那么好了,这个孩子就有可能走上成才之路。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一个孩子天天被骂成傻瓜,他可能渐渐相信自己真是一个傻瓜,或许就走上了混日子的道路,从此与成功无缘。”

刘校长的话发人深省啊!现在的家长,从孩子呱呱落地,甚至孩子还是母亲腹中的胎儿时,就开始进行有规模的胎教课程,寄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自古以来,让孩子必成大器,是父母根深蒂固的思想,因此孩子的童年也随之变了味道,关在空气凝滞的房间里做着一道道试题竟使玩耍嬉戏遥不可及,车轮战术欲罢不止,即使步出家门也是走在去纷杂的辅导班的路途上,孩子们在不断的辗转奔波中,早已使自信、成功逐渐褪色,变成了麻木不仁的学习机器而已,呜呼,悲哉!我们知道这是我国传统的缺乏人性化的应试教育将正常的义务教育扭曲为选拔教育,而选拔教育本质上就是淘汰教育,从而导致了一大批“差生”的产生,更可怕的是长期如此的背负这个侵蚀心灵的字眼,遭受无数人的白眼歧视、言语讽刺,终究会激起心中的怨恨,以极端的方式来报复社会。

案例:

没有任何先兆。2010年3月23日早晨,小区阿姨看到郑民生像往常一样出门锻炼,他踏着小步,拍着一位晨练老人的肩膀说:“走,咱们跑步去。”20分钟后,血案发生了。福建南平实验小学门口,郑民生手握尖刀快速走向学生人群,提起一名小女孩,直刺她的颈部,尖叫声四散开来,短短55秒,13名小学生倒在血泊中。

社会是什么?对于郑民生来说,可能过于抽象。但比较具体的是,“郑民生们”多是被边缘化的“失败者”,长期处于被人漠视的境地,渴望受人瞩目,但总是事与愿违,终究造成一件件惨不忍睹的案件,给社会更给我们教育敲响了警钟。作为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应该给周围的每一人给予微笑、给予希望、给予关爱,更给予自信,有了这份强烈的信心,才会对社会、对生活充满希望,带着这份希望,必然会赢得人生路上的成功,才会领略生活的美好,更会有积极的热情来回报社会,回报每一个人,而且会把这样的事情当做理所应当,真所谓“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实验: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期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执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
 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
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
这时校长又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正是学校对教师给予的信心,教师对学生给予的信心,才使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这种企盼将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的心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支持他,给予给他无尽的信心。

是啊!作为家长、作为老师,要对孩子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赋予孩子自信从而挖掘成功的潜力,比如告诉孩子“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我感到成功就在你的面前了。”这样孩子就会带着期待、带着自信,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做每一件事,最终会取得成功。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