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改读书笔记随想
阅读一篇篇老师们上传到邮箱的读书笔记,随手写下赞赏和鼓励,也提出自己的感悟和建议,感慨万千!
事件是一面镜子,透过镜子,折射的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习惯,我们的作风。
除了参加三句半排练的5位老师,所有的老师都上报了一篇读书笔记,大部分写得还很认真,可见一中这个团队是有大局观念的,是能做到令行禁止的,愿意进步的人多,希望成长的人多,而且有相当的素质。
但是,被动执行,敷衍了事的也不乏其人:有的读书笔记是枣囫解板——没两句;有的读书笔记是网上下载然后七拼八凑的;也有的文不对题,明显就是滥竽充数。
想到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先装石块》。
“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课了。”说完这句话,教授有点动容。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盯着教授,个个神情庄重,有几个细心人注意到今天的讲台多了些东西,一个大铁桶,旁边是一堆拳头大的石块。
“今天我们做一个小测验。”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当铁桶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了下来,问:“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了别的东西了?”
“是!”学生们回答。
“真的吗?”教授似乎自言自语,他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碎石,抓起一把,放在铁桶里,石块的表面,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碎石,再放到石块上......
不一会儿,这一小桶碎石全被装进了铁桶。
教授不依不饶,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倒在铁桶里石头的表面,继续慢慢摇晃,约半分钟后,石块的表面就看不到细沙了。
测验还没完,最后,教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罐水,慢慢倒进铁桶里,水罐里的水倒完了,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这个小测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生站起来,“它说明日程表排得再满,也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
“有点道理,但是还没有说到点子上。”教授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首先把石块装进铁桶里,就再也没有机会把石头装进铁桶里,因为铁桶里早已经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可当你先把石块装进去,铁桶里还会有很多空间,可以装剩下的东西。我的意思是,要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必须分清楚什么是石块,什么是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是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拼命做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应该先做什么。理清自己的头脑,这样无论做什么事,就都能得新应手了。 ”
故事讲完了,我们思索:什么是教师最重要的?什么是我们的石块?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都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坚持写三年随笔就可能成为名师。”
朱永新教授说:“我愿意开这样一个保险公司,欢迎广大教师来投保,投保的条件很简单,每天一1000字随笔,我保管他十年后成为名师,如果不能我愿意百倍偿还,就是说你头10万,我赔偿100万。”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不想做名师的教师就不是好教师。即使我们不苛求做名师,也不希望做一个被人瞧不起,学生不尊重的庸师吧?
我们做教师的,身处知识爆炸时代,面对的是日新月异,各有所长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读书,不学习,不反思,不成长,我们能让学生信服吗?我们昨天所学过时了吗?够用了吗?我们有多少老本可以吃?能吃多久?不是金刚钻,莫揽瓷器活,我们能胜任我们当下的工作吗?我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因为自己的不思进取,自己的固步自封,帮不了孩子成长,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背上误人子弟的罪名?
我们可以不做名师,但是不能误人子弟,不能被学生瞧不起,不能因为学识不够,失去教师的尊严。
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做教书匠,我们需要读书,需要学习,需要实践,需要反思,需要提升自我。
当我们提出“为幸福人生奠基”的时候,已经明确了两个意思:一是我们要帮助学生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第二层是教师要在帮助学生的同时,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做有尊严的教师,自信的教师,被学生爱戴的教师,教书育人游刃有余的教师。
所以,我们要一起成长,我们共读《只要我想我就能》《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骆驼王子》《解放学生》……我们组织鹁鸽楼读书会,电影分享会,名师录像讲座……我们不停地走出去听课,沉下心研讨,一课多讲,同上一课……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帮助教师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的倡导得到了很多教师支持,学习之风,教研之风,已经在我们一中刮起来了。李国栋、王明寅、韩凤英等老师在组织师生共读共写;郭丽丽、苏国威、刘明华等老师在组织学生们有计划地诵读经典;胡桂彬、陈智慧、高建辉、宋春慧、程凤鸣等老师开始经验自己的博客;王明寅、陈春华、陈松琴、宋春慧等老师开始经常向我借书;陈炳彩、张奇勤、李培红等老师也开始提起笔来坚持写随笔写感受;郭永变老师主动参加了心理学学习和研究,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李兵、刘明华、陈智慧、陈炳彩、陈松琴、李兰芳、郭永变等积极参与名师选拔,优质课比赛……
忙并快乐着!这就是很多正在成长的一中教师写照。
当然,教师的成长是需要有规划的。先定位,再作为,然后成为。有了想成为名师的愿望,就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李镇西是立志要做最好的教师的,有了目标后,他选择了投身朱永新教授门下,投身新教育实验,不坐机关下学校,天天坚持五个一(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话或交流,思考一个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坚持写教育博客),于是,他成功了!如果我们也能有目标,有规划,有行动,能坚持,成功还会远吗?
名师之路=(学习+实践+反思)×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