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日子,那些书
——晒晒儿子的阅读书单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家长,回顾儿子走过的那些读书的日子,今天我也来推荐一下他的阅读书单。
——题记
2007——2008年
5,6岁的孩子,对书的兴趣并不是很浓厚,他喜欢看一些浅显的幽默与笑话,于是我给他订了一本《米老鼠》和一本《幼儿画报》。
儿子每天都会把我订的杂志,不厌其烦的看无数遍,他看着乐着非常愉快。
2009——2010年
7,8的孩子,对简单的笑话和画报已经开始厌倦了,经过一番研究我给儿子买了杨红樱的《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以及校园系列小说。杨红樱的小说根据儿童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在叙述上运用简化的语言和细节描写,结构简单,文笔流畅,浅显易懂,易于接受。
儿子刚拿到书时,就被文中那个机灵淘气的马小跳深深吸引了,可爱的笑猫活灵活现的,让儿子忍俊不住,他总是津津乐道边吃饭边给我讲笑猫、讲虎皮猫的故事,那完全是一个孩子的欢乐世界。
2011——2012年
孩子又长大了,简单易懂的小说已经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了,我给他推荐了沈石溪一系列的动物小说如:《狼王梦》、《第七条猎狗》《红奶羊》等。接着是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JK罗琳的《哈利波特》以及西顿的动物小说一部一部接踵而来,每本都精彩无限。
此时儿子已完全沉入书的世界,曹文轩唯美的文笔,沈石溪深刻的描写,罗琳神奇的魔界,西顿动物的本性描写,这些故事都让儿子流连忘返,爱不释手。每每有空,他都会捧起书,独自享受书的乐趣。
2013年——
阅读水平和能力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四大名著和《吴姐姐讲历史 》、《两宋风云》等等这些书,都是儿子自己主动看的。它们是历史的积淀,文化的延续,书让他更了解我们博大精深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明白历史的深远影响。
毛泽东说过:“生子当如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地理等诸多方面的优秀之作,儿子能主动去读,并如醉如痴,读了许多遍甚至有的段落都能背下来,我相信真的应了那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家长,回顾儿子走过的那些读书的日子,我相信:有书作伴,他是快乐、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