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嫁接应用文体法の访谈录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0-20 10:42:09 作者: rapoo

嫁接应用文体法の——访谈录作文 嫁接应用文体法の——访谈录 嫁接应用文体法の——访谈录作文

——兼评低调小磁铁的《亲子童年大PK》

嫁接应用文体法,是常用的作文技法之一种。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以应用文体格式表现立意,从而产生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以往我们采用书信体、日记体等已为学生所了解。而更多形式的嫁接应用文体法,诸如:合同格式、工作报告式、网页设计式、小剧本式、数学证明格式、广告格式、诊断书格式、实验报告式、调查报告式、会议实录式、启事式等,也在陆续走进同学们的作文中。这里,我以低调小磁铁的《亲子童年大PK》为例,介绍一下“访谈录”格式的作文的写法。

访谈录,本来是一种常用的新闻文体,这种形式,如果巧妙而恰当地运用在作文中,不论是从布局的视觉效果,还是从表达的出新角度看,都是不同凡响的。可以说,访谈录的写作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明确内容,掌握技巧,做到心有定数,使之产生吸引力。

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如《亲子童年大PK》的第一段:“应河南卫视‘开心跳跳糖’栏目组之约,我要和儿子参加一档‘亲子童年大PK’的节目。00后的儿子欢呼雀跃,70后的老妈第一次上镜,却显得有些紧张。”这就相当于文章的“小序”,先介绍了访问对象(母子二人),然后点出采访的时间(“亲子童年大PK”节目播出前)、采访的背景(应河南卫视“开心跳跳糖”栏目组之约)和访谈内容(两代人不同的童年)。

第二部分是访者和谈者的交流,属于访谈的主体部分。如《亲子童年大PK》中,访者(假设的人物)向母子提出五个方面的关于童年的PK问题,母子分别作答,互相对比映衬,构成了本文的主体。最后是主持人的总结语和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致辞。至此,一篇完整的访谈录就成型了。

采用访谈录要注意的事项是:

一、格式要正确

用访谈录格式作文,一般要遵守访谈录的写作格式,前面已经说过,访谈录通常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简略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前者相当于文章的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

二、中心要明确

访谈录式作文,成功的关键就是:访问。而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也是文章的主题。如《亲子童年大PK》,所反映的主题是:通过亲子童年大PK,我们了解了70后和00后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访者和谈者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问答,做到了访谈重点突出,主线不枝不蔓,行文自然紧凑。

三、提问要艺术

访谈录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在于“问“。”问“是对主题的引导,就像导游引领游览者观赏景点。因此,一是要按一定的次序提出问题,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等,做到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如《亲子童年大PK》就是按照逻辑顺序展开提问的。二是提的问题要内容具体,让访问对象有话可说。如《亲子童年大PK》的五个所提问题。都有话可说。三是要注意过渡与衔接。在每次提问新的话题前,适当的接过对方的话,延说几句,然后再转换到新的问题上,这样可以缓和采访现场的气氛,使文章过渡自然,前后连贯。如《亲子童年大PK》文中的“主持人:听小朋友这么一说,的确感觉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是挺大的,这方面是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大朋友和小朋友的童年阅读,我想也一定大不一样吧?”“主持人:呵呵……是啊!像回到童年一样陪着儿子读书,和儿子一起成长,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哟!做家务方面,小朋友肯定不如妈妈吧?”等语句,很自然地拉近了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然后话题一转,过渡到了下一个问题。

四、要有现场感

一篇访谈录格式的文章是否吸引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文章能不能营造出一种很强烈的现场感,把读者的思绪也引入现场中。如果达到这种效果,作文肯定会吸引读者。因此,作文时,要通过穿插主持人、嘉宾或者现场观众的一些动作、表情、话语效果等细节刻画的文字,甚至采用括号补充当时的情景,从而烘托出浓烈的现场感,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如《亲子童年大PK》里的“优美的音乐响起,主持人清新如风的话语萦绕在耳际……”,这是交代场景;“(小家伙儿一边说一边比划,掩饰不住的幸福全写在小脸上)”这是采用括号补充孩子说话时的情景;“主持人:谈到这里呢,请我们的导播给我们一个特写镜头,有请00后的小朋友为我们秀一下他的悠悠球,好不好?

在热烈的掌声中,小家伙儿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宝贝悠悠球“冰魄”,动作极其娴熟地拉上两个回合后,天蓝色的悠悠球在璀璨的灯光下便开始飞速旋转,旋转的那份轻松和惬意,犹如他快乐无忧的童年…… ”这是访谈中间加播游戏;“(场下响起一片掌声,引起了众家长的共鸣)”,这是写现场观众的反响等,这些都有效地强化了现场感。

五、要写成“这一个”

恩格斯在谈到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个性化问题时指出:文学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应该是具有鲜明个性的这一个,而非那一个。对访谈录这种新闻样式来说,尽管不需要象文学作品那样去刻画人物形象,但是起码应该把采访对象的个性特征展示给读者。如果在写访谈录时,于不经意间,把被采访者的音容笑貌、个性特征,画龙点睛般地描绘出来,那一定会让读者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如:“儿子:我比妈妈读的书多得多,《小姐姐克拉拉》、《法布尔昆虫记》、《苹果树上的外婆》好多好多的书,妈妈都没读过,陪我读的时候,妈妈说自己又回到了童年,这方面妈妈得感谢我哈,嘿嘿…… ”,这里把孩子认为比妈妈读书多的自豪感和从容、机智、风趣的个性特征刻画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还有后面的“站在凳子上”,妈妈帮助指导煮方便面的细节,都很有效的展现了一个孩子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范文引路:

PK

低调小磁铁 http://blog.xxt.cn/2002810mcy

应河南卫视“开心跳跳糖”栏目组之约,我要和儿子参加一档“亲子童年大PK”的节目。00后的儿子欢呼雀跃,70后的老妈第一次上镜,却显得有些紧张。

主持人:童年,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溪;童年,像一幅缤纷绚丽的图画;童年,像一支悠扬婉转的乐曲……曾经那些关于童年的记忆,曾经美好的点点滴滴,深深地烙在了每个人的脑海里……

优美的音乐响起,主持人清新如风的话语萦绕在耳际……

主持人:有请我们这期节目的嘉宾,70后的妈妈和00后的儿子,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朋友和小朋友截然不同的童年故事。

主持人:首先呢,我们先来谈谈童年的课余生活,呵呵,“大朋友”优先,好吗?

妈妈:谢谢!我这个大朋友呢,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1976年出生,小时候背着奶奶缝制的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课间的时候,同学们一起跳皮筋、跳大绳、踢毽子、丢沙包、抓石子、撑交等,玩得热火朝天。下午放学几个小伙伴,趴在村口的石头板上写完作业玩一会儿,就回去帮家里干活儿。感觉很快乐,很幸福。

儿子:我是小朋友,我叫孟宸宇。2002年出生在郑州。每天上学放学爷爷接送,我们课间玩王牌、陀螺、悠悠球,礼拜天还能上网玩游戏,赛尔号、洛克王国、地下城与勇士等,感觉也很快乐。

主持人:那你们的童年都有什么样的玩具呢?

妈妈:呵呵,我们那时家里哪有钱买玩具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奶奶给做毽子和沙包,自己在路上捡些石子儿玩抓石子,几个伙伴对钱买点皮筋跳皮筋。

儿子:我们的玩具可多得不得了,男孩子玩变形金刚、陀螺、悠悠球,女孩子们玩芭比娃娃、乐吉儿(小家伙儿一边说一边比划,掩饰不住的幸福全写在小脸上)

主持人:谈到这里呢,请我们的导播给我们一个特写镜头,有请00后的小朋友为我们秀一下他的悠悠球,好不好?

在热烈的掌声中,小家伙儿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宝贝悠悠球“冰魄”,动作极其娴熟地拉上两个回合后,天蓝色的悠悠球在璀璨的灯光下便开始飞速旋转,旋转的那份轻松和惬意,犹如他快乐无忧的童年……

主持人:欣赏完孟宸宇小朋友的玩转悠悠球,我们继续下面关于学习方面的话题哈。

妈妈:学习方面,我们那时候没有什么特长班,每天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朗读一下课文就完事大吉。

儿子:我们每天作业真叫个多呀,很多同学还报了好几个特长班,学完英语,学奥数,还要学画画,弹钢琴,整天忙得跟陀螺一样,晕头转向。我只报了一个科学班,但老妈说过完年也要考虑给我报英语班了,晕……(小家伙儿逮住这绝好机会,在大肆诉苦)

主持人:听小朋友这么一说,的确感觉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是挺大的,这方面是要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大朋友和小朋友的童年阅读,我想也一定大不一样吧?

妈妈:肯定不一样。那时候特喜欢看书,但没有啥书可读呀!看得最多的就是连环画,听说谁家有连环画就连忙去借,然后像宝贝一样看一遍又一遍。后来有了《故事会》和《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阅读面就“广”了一些,呵呵……

儿子:我比妈妈读的书多得多,《小姐姐克拉拉》、《法布尔昆虫记》、《苹果树上的外婆》好多好多的书,妈妈都没读过,陪我读的时候,妈妈说自己又回到了童年,这方面妈妈得感谢我哈,嘿嘿……

主持人:呵呵……是啊!像回到童年一样陪着儿子读书,和儿子一起成长,也是一种极大的幸福哟!做家务方面,小朋友肯定不如妈妈吧?

妈妈:呵呵,是啊!生在农村,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干力所能及的活儿了。压水、烧锅、洗衣服、做简单点的饭……农村都是打的井,所有的用水都要压,自己垒的烧柴火的地火要烧锅,和我儿子这样大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去河里洗一家人的衣服了。(小家伙儿用惊异地目光看着妈妈,认真听着妈妈的讲述)

儿子:我可没有老妈那么能干,只会擦桌子、扫地、洗碗、煮过两次方便面,还是在妈妈的帮助下,站在凳子上煮的,不过我以后要向妈妈学习……

主持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童年。我们聊了这么多,你们母子对彼此的童年做一个小结吧!

妈妈:虽然出生在农村,但童年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是美好而又难忘的,我们有属于那个时代农村孩子独有的幸福和快乐。它所给予我的一切,成了我终生的无形财富。当然现在的孩子比起我们那个年代,更加幸福,但我还是主张给孩子多些吃苦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立,也让他们更懂得珍惜。(场下响起一片掌声,引起了众家长的共鸣)

儿子:听了妈妈的童年,我感觉自己比妈妈幸福多了,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好书读,可有时还感到不快乐。妈妈总说,吃苦是一种财富,我以后会学着多做家务,多锻炼自己。

主持人:通过亲子童年大PK,我们了解了70后和00后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也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谢谢两位参加我们这期节目,观众朋友们,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