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春节长假游上海的念头是在一瞬间定下来的,同去的还有同事一家。农历二十四就顺利买好了车票,在莫名的兴奋和期盼里,小家所谓的年货只备了点儿瓜子和巧克力,倒是提前给婆家、娘家送了年货和孝敬老人的银子(包括大小面值的新钱),提前给侄女、侄子、外甥、外甥女发了压岁钱。
大年初一,中午在老家吃完团圆饭,晚上6点多,我们一行七人(四个大人三个孩子)登上了郑州至上海的列车。
其实说到出行,最兴奋的莫过于孩子。何况这次搭伴的是三个清一色的女孩子,豆豆12岁,玉玉10岁,最小的雯雯8岁。我们两家曾一起到过华山,济源的五龙口,王屋山,太行明珠郭亮村等,彼此熟悉得不得了。而且我和玉妈在一个单位上班,两位爸爸呢也是同事。火车上人不多,有的车厢甚至只有三五个人。孩子们不厌其烦地在上下铺之间爬上爬下,两位爸爸相谈甚欢,我和玉妈从工作说到生活,说的最多的还是孩子。
初二一大早,我们到了上海火车站。几双眼睛同时东张西望,很快找到了地铁入口。孩子们第一次乘坐地铁,好奇地四处打量。车上的人同样不多,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探寻空间。
上海科技馆
我们游玩的第一站是上海科技馆。首先观看了由著名慈善家、世界轮椅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上海科技馆主办的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展。“亚欧大陆”、“非洲”、“美洲”和“澳洲”的自然环境被展现得栩栩如生,演绎了种类丰富、形态各异的动物是如何经历生物演化和环境变迁的。孩子们可以拿上展馆备用的望远镜,仔细观察感兴趣的动物标本。或者利用多媒体触摸屏,了解相关动物特性,聆听动物的模拟叫声。
*以上图片是从网络上下载的,因为里面光线很暗,我们自己拍的照片比较模糊。
接着我们到了表现生物多样性的"生物万象"。展区景观仿照云南的热带雨林,弯弯曲曲的石径两旁长满了很多叫不出名字的热带植物,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钻“地穴”,穿过蝙蝠洞,来到鸟类王国,听到啁啾的鸟鸣,见到蝴蝶、蜻蜓正欲展翅而飞;而细菌、病毒的模型又把我们引入微观世界。还看到奇形怪状的仙人掌,各种各样的昆虫标本,五颜六色的热带鱼类,大小不一的飞禽走兽等等。引起孩子们尖叫的是一条四五米长的大蟒蛇,整个身体盘在乱石中,硕大的头在悬崖半空来回晃动。再如科摩多巨蜥,大嘴一张一合;另外还有一米多长的螳螂、特大甲壳虫、蜘蛛等等,个个做的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在二楼的“地球家园”,雯雯迷上了电子触摸屏。关于酸雨的形成、危害、防治一项项刚看完,又跑去了解臭氧层的知识,废水处理流程。小嘴里念念叨叨:“太可怕了!我们要保护环境!”在"信息时代"区域,雯雯亲自体验了信息传递原理。5个操作台围成一个圆形,都连着中间的传输设备。我们排队等候到了2号台,科技馆的志愿者引导雯雯把黑白两色球按照自己喜欢的次序(相当于信息)放在传球盒内,再依照提示选择传送的目标站点,然后点击传送命令,黑白球串就开始在传输设备中上上下下慢慢移动,最终保持你摆放的次序传送到了目标位置。
"机器人世界"最吸引雯雯的是模拟训狗、机器人射箭、机器人下棋、机器人修汽车和机器人弹钢琴。有个机器人还可以分辨气味,雯雯拿上装香水的杯子放在他的鼻子下,可能是杯子敞口放置得太久,机器人自顾继续吹牛皮:我的鼻子很厉害的!不信试试?!不过有个小孩拿的酒杯他真闻出来了:是酒啊,我都想醉了!逗得一圈孩子哈哈笑。
三楼的"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 看得比较粗略。体验食物流程据说很有趣,但排队的人太多,只是匆匆走过。雯雯模拟拳击手,测试了一下自己的力道。还登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参观了内部构造。
因为时间关系,也因为没有事先了解,像 "地壳探密"、"设计师摇篮"、"儿童科技园"、"智慧之光",都没有走到。只好留给下次重点参观学习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