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阅读QQ群第三期在线研讨总结
听雪 整理
研讨时间:2010年9月24日 20:00—22:00
研讨形式:QQ群在线研讨
研讨人数:36人
研讨书目:《做最好的老师》
主持人:想我所想 爱我所爱
主持搭档:听雪
研讨内容: 1、班级管理
2、培优扶弱
3、践行做最好的老师
相信读了《做最好的老师》的老师,都会
因此,对于这本书的在线交流,我个人是很期待的。交流中,老师们围绕主持人提出的主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想在讨论中逐渐澄澈,深深体会到了书中的东西,只有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使自己付诸与实践后,才是真正的读了这本书。
(一)关于班级管理的讨论
关于班主任工作问题的讨论,我觉得大家的见解都很好,几乎所有老师都认同班主任工作必须建立在民主之上。李镇西老师在书中也对民主做了如此的阐述:“在班主任工作中,民主精神应真正深入学生心灵:学生与班主任享有一样的权利,班主任与学生具有同等的义务。在这样的机制中,学生开始尝试自我教育与民主管理的实践,切身体验着集体与个人、民主与法治、纪律与自由、权利与义务、自尊与尊他的对立统一关系,潜移默化地感受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尊严与人格的平等。”
新乡*诗意人生老师很准确地理解了李老师所说的“民主”的内涵:“民主管理每一件事务。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我是班主任,你是班主人,把班里的每一项事务具体到人,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而这些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是需要从自身实践来思考,并找寻到与自己的契合点的。
濮阳*秋日呢喃是带着思考来读书的,她认为李镇西老师的民主管理,不只是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还体现在制定的班规不只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还体现在对老师的行为规范上,老师犯错要接受惩罚,这榜样的力量最有说服力。她是这样理解的,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是如此做的:“这学期我们的班规叫师生协定,我违犯错误,罚抄500的书。结果一次我因为没有听见打下课铃耽误了下课时间,便抄写了满满一页,贴在了黑板上,学生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以后不用我说,学生就知道该怎样做了。”这正体现了李老师所说的:“执行班规,班规面前人人平等。”这样做的意义是对班主任来说,维护班规的权威,便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对学生来说,维护班规的尊严,便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尊严都已通过班规班规转化为集体的意志,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管理的民主。
然而,班规即使制定的再全面,再科学,再民主,仍然是需要执行,而执行班规的人不是老师,也不是某个人,而是大家集体推选出来的自己信任的班干部。优秀的学生干部无疑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但又不仅仅是助手。他们即在工作上给班主任以有力的配合,又作为全体学生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漫步轻风老师的困惑就告诉了我们班干部在班级中的重要性:“比如我以前的班规就贴在教室墙上,有时候卫生时第二天以来发现地不干净,找不到人怎么罚?同学们互相推脱怎么办?”
对此困惑,可以说每个班主任可能都会遇见的状况,我们该怎样培养班干部,完善班干部的素养?濮阳*童心老师说:“值日班长,还需要值周班长监督。班级的‘焦点访谈’让学生监督班干部,发现不作为的班干部,在日记中曝光。”&沧海一粟&老师更细化了自己的措施,以积分的形式予以公示:“班干部工作不力、不负责任的,首先扣除小组10分;工作有困难但是能自己解决的,在班级进行表扬,给小组加计10分;能主动发现班级存在的各种隐患、积极为班级发展献策献计的,小组加计10分。”济源*情淡老师则提出了以奖励为主,监督为辅的见解:“班规由大家一起制定,然后主要有班干部严格执行。班干部也得有监督激励机制。每周选出最优班干,用各种方式奖励。”花开有声-宋君老师的发言则更体现了民主:“在信任的基础上培养。相信学生能行,并加以指导,不断提升班干部的管理艺术。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慢的教育艺术,要有有决心、有耐心,有爱心。”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言:“学生干部培养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培养,要让学生干部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明白:自己为同学所做的一切,是自己的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具备服务意识。”
&沧海一粟&老师则结合自己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认为李镇西老师的利用班规‘法治’管理,对于那些高年级学生还管用,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是行不通的。”濮阳*童心老师举了一年级新生进行规范自己行为的具体例子:“低年级没有必要提出完整的班规,先从最基本的做起,一段时间一个主题,一个规矩。比如,一年级新生班级管理的突破口,我认为就在课间操和大型集会的管理上。从开学开始,用上一到两个月的时间,严抓课间操纪律。”而新乡*诗意人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低年级要注重养成教育。及时表扬,让学生在良好的品行中享受愉悦。而且管理的过程中爱是关键。要用充满爱意的目光去审视每一个孩子,去引导,去规范,从而习惯成自然。”在运用班规“法治”的时候,低年级学生最需要的是爱,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爱的前提下,引导孩子们去懂“规矩”,进而遵守“规矩”。小学生有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运用李老师的经验和观点。
但对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