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
战乱年代。狼烟漫天,伴随着压抑的抽泣声和一片荒凉破败景象。自安史之乱后,就连这昔日富足和平的小村子也不得安宁。不断的有官兵趁着夜色捉走男丁,只剩下女人和幼童不知该如何是好。家中三个可爱的儿子,也都被抓去战场上用躯体抵挡敌人的大刀和长弓,如今已是不知生死。存活下来的勉强生存着,死去的便永远不会回来了。
“吱嘎”,夜里听到门轻轻的响了一声,她回来了。风很大,刮着屋顶上的茅草哗哗的响,徒然增添了一种不安的感觉。昏黄的灯光映照了她脸上惊恐混乱的表情,她嘴唇颤抖着,说不出一句话。
瞪了老半天,她弯着身,故作平静地说,你快走吧,这个家没你撑不下去,我们还有孙子,我们需要希望。官兵我来应付,想必他也不会对我一个老妇人做些什么。天明了再回来,那时,一切安好。
我看着她。我不知道该不该这样做。战火已经烧光了这个家的资产,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美满幸福。没想到一辈子的拼搏,到老了居然是这种结果。老天,不是说付出就会有回报吗?
她慢慢的背过身去,将门推开一条缝,催促着,你快走啊,快。你是这个家的希望啊!
我逃离了。带着愧疚与无奈,躲进了瑟瑟的风中。风好像刮得更大了,刮得更狠了,恨不得要把人吃了一样。遥望村里明晃晃的火把,我担心着,担心着。
在山林里的草地上我慢慢地睡着了,睡在这安静祥和的土地上。梦里我回家的时候,一切都好,她还在,并亲手为我送上一碗粥,笑着说冷了吧。
梦里我笑了。脸上有湿湿的东西,不知是露水还是泪水。
当我醒来的时候,在阳光下匆匆忙忙赶回那个家,却只找到清冷的灶台和已熄灭的灯。
我想起她认真的告诉我说不会有什么事,她会做好早餐等我回来。想起她眼神中的坚定。想起夜里明晃晃的火把。
我慢慢地跪下了,我默默对她说,为了你,我会守好这个家。泪水再一次弥漫,我这才想起那时她转过身去,是为了遮掩眼泪的存在。
P.S:这篇文章是改编的石壕吏,用第一人称描写了“老翁”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尝试有些生疏请见谅~下面附上石壕吏及译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