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包袱 轻松上阵
今天,儿子又要开始期中考试了,在连续几天的复习过程中,我不敢提考试的事情,因为我担心我的只言片语会给儿子带来心理压力和思想包袱。
“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倡导儿子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可面对儿子测验中的一次次失误我仍然感到很着急。尤其是数学测验,明明很有把握的试题,儿子却总是差错不断,事后又表现的十分懊恼,以至于儿子在英语小练笔中不止一次地写道“Maths was too difficulf for me. The qustions weren't easy enough for me. Maths tests are awful. I hate them(数学对我来说太难了。这些数学题对我来说不简单。数学测试很讨厌。我憎恶它们)。”从儿子的小练笔中我看出儿子从心理上畏惧数学的学习,可想想儿子平时在预习、作业和复习时的表现,又感到儿子学的还不错,每次的考试成绩都低于他平时的实际水平,因此我感到消除儿子的思想包袱和心理压力是让儿子喜爱数学的唯一途径。
在平时的预习、签字中,我多了几个“为什么”,让儿子给我讲解;在每一个章节学习结束后,我拿出“错题本”,让儿子讲解错题的症结所在;尤其是对于我们母子共同的“绊脚石”,更要彻底解决。
“妈妈,今天的单元测验,我因粗心失掉2分,不会的有10分。”
“让妈妈看看,咱们共同解决,因粗心失分的错题记录在错题本上,下次做题时注意啊!”每次试卷下发后,我们母子常常围坐在一起,针对“错题”一点点分析,如果是儿子的知识点没有掌握牢固,我们重新翻开课本,根据定理、例题一步步学习,以至于儿子彻底弄懂、搞明白。可有些时候,我也发现儿子在做题时存在偷懒现象,刚刚接触平方差(和)及完全平方公式时,儿子都会认认真真地用笔计算每一道试题的运算过程,只不过在“变形”试题的计算中,儿子因为知识点掌握的不牢靠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运用哪个公式;可等到全部学完后,本该很容易判别的试题,儿子确因“轻敌”、偷懒而频频出错,这是学习中的禁忌,不能忽视!比如儿子在第一单元的检测中遇到了判断题“判断下列平方差公式运用中正确的是:①(a-b)(b-a)=-a2+2ab-b2 ;②(a-b)2=(a+b) 2-2ab; ③(x+y)2=x 2+y 2;④(x 2+3y 2)(x-3y)= x 3-9y3时”,儿子竟然选择了④,我从试卷中就可以断定儿子没有动笔计算,而是凭直观判断的。
“妈妈,神了!你怎么知道我没用笔计算?”儿子对我的断定感到惊讶。
“昊,如果你用心观察会发现④中的两个因式根本不符合平方差公式的条件,因为两个因式是存在指数不同的两个单项式,通过计算显然是不能合并、消除的,那么“积”不可能只是个二项式,所以妈妈断定你根本用笔计算,错在你轻敌上了吧?”儿子佩服的连连点头称是。
也有的时候,看到儿子的错题,我感到纳闷之极,当我询问儿子时,他也不相信自己会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我心里明白,此时的儿子恰恰是犯了骄傲、轻敌的毛病,越是感到绕弯的题,他越细心,正确率也高;越是基础知识、简单的试题,他反而粗心,频频失分,而又追悔莫及。
我常常对儿子说,小学四年级时,儿子曾经发出要把发明英语的人“干掉”,可现在呢?英语反而成了自己的强项,这就说明只要用心、努力,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努力、勤奋是学习的充分条件,而自信、细心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如果能放下包袱、轻松上阵,把解决一道道试题当成打赢一场场战斗,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那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嗦嗦记下这些琐事,权当是为儿子的成长留个纪念吧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