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 慧然独悟
——省培总结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晃两周的培训结束了。重新回归课堂,翻转近30年的教师角色,一种全新的生活和体验,与以往陀螺似的工作节奏相比,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内心平静,洗尽铅华,让我回归本真,开心学习,潜心研修,别样的感觉,好不惬意。
一、 静心环境 安然研修
本次培训河南师大继续教育学院的的老师们用心良苦。食宿与学习都安排在宜兰宾馆——紧挨高速路下站口,放眼望,唯见道路四通八达,车辆卷起的滚滚尘霾湮没了视线,唯有那麦田若现的那一抹新绿另人心情畅然。进入宾馆、课堂,则温暖舒适,这样的环境,自然会让人心无旁骛,安然学习。本次培训学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参与式专题与讨论、专题研讨与交流、还有送培到郑州等。培训充分重视了学员的参与和体验,培训在破冰活动中快乐起航!整个培训之旅中,无论是“学员工作坊”中学员与学员之间的思想碰撞,还是在学员展示课堂上的观摩与评析,都极大地调动了学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员体验、思考、提升。
我的内心又一次沉静下来,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深刻地剖析与反思,洗去心灵深处的一些灰尘与尘垢,让自己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与思考,立志以更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我的教学教育工作中。
二、专家云集 博观约取
本次培训邀请到了刘凤山、刘庆昌、黄毅等一批德高望重的专家,郭莉、侯华丽、李慧香、武凤霞等诸多睿智多思的名师,他们从自己切身的实践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高瞻的教育教学理念、闪光的人格魅力和求实的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犹如一道道精神盛宴,我贪婪的吸纳、内化、升华,从而使我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深度唤醒了自己的教育的责任感。
作为一名省级名师今后自当把课堂做为主阵地,修炼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专家引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同伴互助“三人行必有我师”,自我提升“吾日三省吾身”,努力把自己打造成“能引领、示范、辐射”的名师!
三、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郑州的互助路小学.锦艺校区的校本课程汇报“你我同行共育成长树”和互助路小学.北校区的“一起玩!一起发现——《小蚂蚁成长乐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专题汇报,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了可贵的范例。“优化课程设置,推进课程建设开发;实践课程内容,推进课程建设实施;健全保障制度,规范课程建设管理”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模式。我进一步明确了课程设置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学校文化为主线,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传承学校的文化内涵,把学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规划,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度的教育。
作为教研室主任我重新审视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应该生活化与多元化并举,我们学校以器乐教学为龙头的艺术教育课程;以经典诵读为依托的翰墨书香课程;以乒乓球、篮球为主题的美体健身课程已经走在了路上,道路还长、还远,以后自当坚持走专业、理性发展之路,最终实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形成之目的。
四、 大道至简 悟在天成
河南省教研室的张琳老师“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李卫东老师“把握学段教学重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专题讲座中一个个鲜活的课例,使我内心更加敞亮了,语用教学理念明晰了——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收获的满足酣畅淋漓。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姓“语”,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练习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故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并以此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每一篇课文我们首先应该站在语用的高度对教材进行透彻的解读,让每个文本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特点成为“语用型”教学的内容。着力从文中寻求提高学生能力的最佳训练点,选准“语用”训练的内容,促进文本言语的“增值”。
这次培训虽然是短暂的,但是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我将以此为新起点,“博观约取”——点点滴滴地积累,细细地品味,从博取中收获精彩,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技能;“厚积薄发”——枝枝节节地记录,深层次地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尽情绽放,打造属于自己的绚烂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