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碎思
自从接到要参加微课比赛的通知后,我就开始思考“微课”到底该如何备?怎样讲?
于是乎,网上查阅,向同行请教,成了我工作之余的目标。
网络告诉我:"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同行告诉我:微课就是我们原来经常进行的说课,用10—15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要讲的内容即可。
前几天刚刚去聆听过全市微课比赛的好友告诉我:微课课堂上没有学生,全靠老师自己表达,教学时间较短,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微课堂”。
带着困惑,我只能是慎重选了一节相对比较生僻的课“有序数图形”,认真备课之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四楼会议室,期待着能先看一看别人是如何讲的,再决定自己的教法。还好,一共五个人参赛,我是二号,一号是岳老师,先学习学习再说。
虽然没有学生,但岳老师依然认真的拿出自己的教具,有条不紊的进行讲解,我从迷茫中逐渐明白,嗯,还确实是“微课堂”。正学习着,领导的一句“老师的话太多,学生所说的话老师没有必要重复”,再次让我凌乱,那学生的话老师到底说不说?有时候不说,可是要断片的。
岳老师讲完后,带着疑问,我走上了讲台,先是认真地把课件调好,然后弱弱的问了一句:“领导,学生的话到底该不该说?”还好,领导耐心的解释:“如果需要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就要表达出来,反之,直接跳过就可以了。”
嗯嗯,听完领导的解释,我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开始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解“有序数图形”一课,看到大家听得都很认真,讲到兴奋处,我竟不由自主的渗透进了原本没有设计的内容,像数一数,有多少个正方形这道题。我竟自作主张的说孩子们可以在图形上标出序号,然后按照规律有序的数出的正方形有: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②④⑤、②③⑤⑥、④⑤⑦⑧、⑤⑥⑧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共14个。这样让孩子们很清楚的数出了正方形的个数,便于孩子们理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不过,也正因为处于兴奋之中,我才讲的比较投入,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真实的课堂。而这也正合乎老师们的学习状态,所以自我感觉还不错哦!
原来,微课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也就是说,原来在自导自演的微课中,老师才能成长的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