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1-08 10:42:33 作者: rapoo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因为身体的原因,有几年没有担任小学语文课了。倒是因为替补请假的老师和教几个班的副课,接触到了更多的班级和孩子,看到了教育中的种种现象,感慨良多。

第一个感慨:孩子们都成写的巨人,读的矮子。

曾几何时,考试成绩成了教学质量唯一的评价标准。市里考察一个县的教育就拿成绩说事,县里考察一所学校,也是拿成绩说事。动不动就抽考某个年级,推磨式监考,集中改卷。谁的成绩高,谁就是先进,就是优秀。动辄几千几万的奖金发到手,大红烫金的荣誉证书发到手。不去考察这高分是怎么来的,是题海战术拼出来的,还是课下补课补出来的,还是牺牲孩子们大量玩耍和休息的时间换出来的。于是乎,每位教师都极尽所能,办补习班,买资料,买卷纸,一方面借机敛财,一方面考出成绩,名利双收。丝毫不去注意教室里孩子们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呆滞,戴眼镜的越来越多,镜片越来越厚。布置作业也是争先恐后,语数英齐上场,唯恐布置少了影响自己的成绩。可怜孩子们在学校补完课回家都已经夜幕降临,华灯高照。顾不上吃饭还要再写家庭作业,眼睛酸涩揉一揉,手儿累了甩一甩,渴了忍一忍,饿了拖一拖。生字一遍一遍地写,词语一遍一遍地抄。不去管是不是会读,也不去管是不是会用,只要能写到卷纸上不错就好。于是乎,孩子们都成了写的巨人,每天趴在桌子前写啊,写啊。可是,一旦说起话来,读起书来,就会发现,孩子们是张口结舌,连蒙带猜,发音错误比比皆是;写起作文来,腹中空空,抓耳挠腮,东拼西凑,七拐八弯。学校校园里已经很少能听见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宋朝朱熹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对联,恐怕都要成为神话。多少孩子和家长因此沦为作业的奴隶,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为了完成和帮助孩子完成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

当然,有的教师也注意到孩子的阅读和写作,每天都布置孩子们阅读一定量的文章,还要写一篇博文。这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可是,也要注意到阅读和写作也要占用孩子们很多的时间,有些家长不善于用电脑,登录一会博客都要用半天。如果不减少其他抄抄写写的作业,阅读和写作无异于更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让孩子和家长更觉得苦不堪言,自然也就达不到布置阅读和写作作业的初衷。

感慨二:课内不足课外补。

纵观小学六年的课本设置,每册课本的课文数量都在30篇左右,所选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作品。我们老师用了半年的时间,每天至少用一节课来给孩子们分析讲解每篇文章,可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还是低下。为数不少的孩子不喜欢学习语文,害怕语文考试,尤其是害怕语文阅读题。不少家长为孩子报了语文补习班,不少老师专门为学生购买《语文阅读1000例》之类的辅导资料书,期望通过补课或多做题来实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目的。殊不知,孩子们的时间从哪里来?精力从那里来?一方面学校教育占用孩子们大量的时间,孩子已经苦不堪言,一方面再占用仅有的一点课余时间。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孩子们的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玩耍带来的开发,机械呆滞,透支体力和脑力,不仅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影响孩子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其实最好的教育时机在课堂上,最好的阅读文本在书本上,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文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加上教师适时的讲解和引导,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将在春风化雨中得到掌握和提高。以小学二年级《北京》一课为例。

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的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北京新建了许多立交桥,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站在高处一看,北京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

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这篇文章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介绍北京。开头第一自然段总说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接着分为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天安门、道路和名胜古迹方面介绍北京,最后总结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教师讲解课文的的时候,除了基本的字词和讲解教学以外,还可以给孩子们渗透一些简单的文章结构知识,当然二年级的孩子相对来说有点小,不能够马上掌握这些知识,但是对于班里优秀的学生来说,应该能够掌握得差不多,而学习中等的学生至少能留一点印象,上课不是太注意听讲和领悟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一点印象也没有,那至少也比我们不讲这些知识要好得多。等到中高年级以后,需要运用这些知识的时候,至少优秀生可以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起到引领的作用,中等生也能够差不多掌握,而那些领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育教学就是一个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教学的连续性和长期性以及艰巨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前做好应对各种问题的准备,如此,才不至于造成课内不足课外补的局面。

说到这里,有些教师可能担心加重孩子们的负担,那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就是多读课文,读到什么程度呢?读到优秀的学生可以熟练背会,较差的学生提一句就可以背一大段,最差的学生至少看到这个句子能够熟练、正确地读出来。能够达到这个标准,不用教师做过多的讲解和语文知识的补充,孩子们自然就能够熟练运用,驾轻就熟,写起文章来能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的程度。比喻句、拟人句甚至排比句等,孩子们可能不懂这些名词,但他就能写出来。这也就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那句话“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

感慨三:对阅读没兴趣或低俗读物充斥孩子的阅读生活

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已经有十年之久了,可是小学生的阅读量还是少的惊人。不少的学生除了在学校阅读课上读基本读物以外,其他时间并没有大量阅读。这其中当然有地方教育政策单纯追求成绩,以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的原因,但也有教师观念的因素。不少教师认为,学生的成绩只能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得到提高,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比如智力因素、兴趣爱好、老师的关注度、鼓励语和学习方法是否对头以及坏习惯的纠正等因素,单纯通过多抄写、多做题等机械的方法来提高成绩。其实,阅读,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精神世界、提升个人修养,增强笑对生活的自信,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清楚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功效可以说无量无边,对于提升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根本就是沧海一粟,小菜一碟。其功效对学生整个人生甚至全民素质来说都是无量无边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身份与角色,尽量减少机械抄写的作业,鼓励、引导孩子们投入大量阅读的路子,如此,教师本人对于提升全人类的素质可谓是功德无量。才真正做到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本分。当然,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无论是语文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师)如果能够从自身做起,大量阅读,那全人类的素质明显提高将指日可待。

说到阅读,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低俗读物充斥孩子的阅读视野。见到不少的孩子津津有味的阅读,内容却都是些“搞笑剩手”“阿呆”“阿衰”之类的,粗制滥造的画面,语言断续,低俗,脏话、恶语、网络用语充斥,其中不乏情色、暴力情节,无形中玷污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孩子的精神成长。长期这样下去,后果令人担忧。如此的阅读要不得,教师一定要制止。多给孩子们推荐优秀的读物,让孩子们的精神世界纯净而高尚!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