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写作业,卷子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 ),词汇( ),她心里非常( )。
他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
短文后面的第二个要求是: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儿子填写的是:内容(空洞),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难过)
我看过后,认为还可以这样填: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苦恼)
我建议我们看看标准答案,答案是这样的:内容(庸俗),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失落)
看看标准答案,再读读自己填写的,总觉得自己填入的词要好些。儿子在一旁也不乐意:“什么标准答案,老师怎么会说学生的文章‘内容庸俗’呢?如果老师这样说了,学生难道只是‘失落’,而不伤心难过吗?这个答案不标准。这道题就不应该有标准答案,应该灵活掌握,填得通顺、合理就行。”
我为儿子的一番“演讲”叫好。没有标准答案!是应该没有标准答案!我们给孩子的很多题目中都不应该有标准答案。就像那天看到的一个脑筋急转弯:小明在街上走着,没有打伞,也没有淋湿,这是为什么?我和老公猜了几个答案:1、小明穿着雨衣,2、小明在沿街门市的走廊下,3、小明在天桥下,4、他妈妈给他打着伞,5、小明开着车在街上走……,再看标准答案是:天没有下雨。我们都笑了,这么半天,谁也没有说对!可回过神来想一想,我们说的也没有错呀。如果我们一开始就看了标准答案,就不会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了,还真为自己的“聪明”高兴了一阵子。
有些题目,它的答案是唯一的,而有些题目,它的答案很难说哪个是标准的,在这个时候,我们最好不要拿“标准答案”来强迫孩子或强迫自己接受,这样会制约我们灵活的思维,抑制我们的发明创造。在我们给孩子一些题目时,最好也不要给出标准答案,没有“标准答案”,才会让我们的孩子更灵活、更智慧!才能让我们爱上思考,爱上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