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读史2:正直亦招祸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1-22 10:49:31 作者: rapoo

《新唐书》列传三 汉

正直亦招祸

文/浮利古

李汉,不可谓不智。“王政谬僻,汉言切,多所补救”便是明证。有所补救已属不易,多所补救殊实难得。

祸从口出。“坐讦出佐兴元幕府”。,倔强,刚直。讦,揭发别人的隐私或过失。也许,别人真的做了错事;也许,李汉的检举揭发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结果倒是李汉被贬谪呢?我想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所举非实,因而获罪。第二种情况,所举属实,但是,倔强,刚直的做法令人生厌。所谓“讦”,我的理解最大的可能便是抓住别人的过失不放。当然,如果是抓住别人的隐私不放就不是令人生厌,而是该遭人唾弃了。刚直者,一旦令人生厌,多因得理不饶人,“刻薄”的考语是很容易落到头上的。

正直、倔强,往往不懂得圆融汇通,大多表现的嫉恶如仇。李汉以身证之。有其可爱可贵之处。“书宰相李吉甫事不假借”是其可爱可贵处。有其可悲可叹处。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因为李汉在《宪宗实录》中秉笔直书李吉甫的事情而与之交恶。所以,李德裕被贬袁州的时候,李汉的嫉恶如仇就表现得太充分了。不仅仅是充分,而且表现的有些过分——“助为排挤”。这是其可悲可叹处。更令人可悲的是,人算不如天算,李德裕“复辅政”,自然是要报仇的。于是,李汉就被以李宗闵同党的身份一贬再贬,“遂不复振”。

正直,不可怕。为人正直,要能够守其可贵之处。正直,要不刻薄。关键在于心胸要广,气度要大。李汉之失,不在气度吗?唯有大胸怀、大气量,才能融通。没有融通,所有的硬气与正直将会以何面目自立于世间呢?这是一个很难处理得好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认真处理的问题。底线是什么呢?落井下石的事情千万别干,哪怕是对自己厌恶的人!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