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程万里书香伴
“学海无涯勤是岸, 云程有路志是梯”。这是近期才关注到的一句话,或许与这句话异曲同工的、更为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句。
曾经的学生时代,班级里最显眼的墙壁上就悬挂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墨迹,看了,不免有些悲壮,而更倾向于“悲”。特别是在临近高考这种人生关口时,每当目光不经意间扫落其上,心中的五味杂陈逼的人鼻子直发酸,十几年寒窗苦读的光阴便历历在目。
而今,突然发现“学海无涯勤是岸, 云程有路志是梯”一句,心中也不免感慨万千,如果当时那墙上的墨迹是这一句,也许不会有那么多年且少却面沧桑的学子。对于我个人来说,面对意义相近的两名句,我也更喜欢这一句,读起来气势高昂,非有鸿鹄之志者而不可呼出,在情感色彩上,多的是“壮”而不是“悲”。再回到当时,那读书也就不会只是一种身心的压力,或许读书也就成为一种生存的动力了。
谈到读书,学生时代的“读书”和走出学校之后的“读书”是颇有不同的,学生时代的“读书”是目的性很强的工作,说是工作,总是有一点不得已而必须为之的味道,不见得都是发自内心的喜好,加之可读的多数是生硬的教材,真正有兴趣的却总得敬而远之,因此总有一些逆反。然而,离开学校后,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个人心态的成熟,人身自由度的提高,“读书”渐渐变得目的性不那么强了,而开始内化为一种生活需要,不再仅仅是生存需要。这时对“读书”的理解才能真正达到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的境界——“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没有阳光; 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再翻阅一下古今的历史,在没有音像制品之前,哪个中外名人不是饱读诗书?文学家、作家更不必说,韩愈、柳宗元、季羡林、余秋雨、莎士比亚、罗曼罗兰、易朴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文人们对“读书”别有的情愫。在文学家之外,就连政治家也对“读书”情有独钟。伟大领袖毛主席,除了处理国家政务,闲暇时常常书不离手。
学习离不开勤奋,攀登离不开志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学习的重要途径就是读书,通过不断的读书汲取经验来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勤奋读书就像立志攀登,勤于读书,在读书方面就会有所成就,立志登高,才能在攀登中勇夺高峰。
个人很欣赏这样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是对通过阅读各类书籍获取到的各种人生能量的高度概括。明智、聪慧、精密、深刻、有修养、善辩等品质素养,都是能够助人通往成功的,无论你具备其中的任何一项,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坚持不懈,最终都能够有所成就。而这一切的智慧都来源于书本。如果我们是一辄干涸的土地,那么书本就是润泽我们的雨露,让我们的精神更加丰富,让我们的身体因精神的丰富而饱满。
走入社会,更加发现书籍的丰富性,因为职业关系,接触了很多教育学方面的书籍《新教育风暴》、《卡尔威特的教育》、《斯宾塞快乐教育》、《告诉孩子你真棒》、《哈佛家训》等等的教育类书籍,让我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重新的审视。教育也要讲求方法,好的教育家更应该是个好的心理学家,要比了解自己更了解他人。对于儿童教育家,了解儿童的心智发展,就像重新经历自己的成长,趣味无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再重新思考书籍中的理论,又深深的对作者产生了崇拜。
理论需要有将它付诸实践的人,如果理论始终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失去了实践的检验和丰富,那么再好的理论也将被现实淘汰,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成员,我们责无旁贷的成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纽带,做好这个纽带,助力家庭教育进步、促进社会教育前行,我们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但通过我们,使教育的天地可以有更多科学的身影,那也是我们无尽的荣耀。
此后,我打算接触更多、更丰富的书籍,让自己向明智、聪慧、精密、深刻、有修养等方向发展。目的不是赢得赞誉,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对各种类型的书籍的阅读来给更多的孩子们做一盏灯塔,让他们也爱上读书,通过我们一代、一代的努力,让书香沁满华夏!
最后,请大家多读书吧!多读些历史,因为读史使人明智,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多读些诗歌,因为读诗使人聪慧,因为诗歌是最精简美丽的语言;多读些哲学,因为哲理使人深刻,使人看问题的角度更多元;多读些伦理学,因为伦理学使人有修养,因为道德是每个人心中的准则;多读些逻辑学,因为辑修辞使人善辩,因为出口成章靠的是逻辑。
“学海无涯勤是岸, 云程有路志是梯”让我们做一个有志向的人,让我们一生与书为伴,让读书在我们的家族、社会世代传承!
当有一天,我们也成为别人的父母;
当有一天,我们也随时间一点点老去;
当有一天,我们也步履蹒跚,语无伦次;
时间交替了我们与父母的角色,
不变的是书籍带给我们的智慧,
云程万里书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