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你,狐狸
——读《再被狐狸骗一次》有感
我喜欢你,狐狸!
我绝不是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很早以前就有一位诗人说过,他叫高洪波。不过,读完《再被狐狸骗一次》这本书我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借高诗人的这句话一用吧!
狐狸这东西,名声一向不太好。在《聊斋志异》中处处可见靠妩媚芳容蒙骗世人的狐狸精,尽管也有善良的,但多数还是遭到人们的白眼和唾骂。成语中关于狐狸的也多含贬义,比如:狐假虎威、狐疑不决 、狐群狗党 、狐朋狗友等。狐狸简直就是狡猾多疑的代名词,可谓声名狼藉。
但是,沈石溪笔下的狐狸却是有情有义、可爱可敬的。在它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狐狸光彩照人的一面。它们舍己救子,它们聪明机敏,它们调皮狡黠,它们漂亮美丽……
为了让孩子独立,瞎眼狐蝴蝶斑毅然决然地敬爱那个儿子黑鼻头赶出家门。它以死抗拒黑鼻头回来。最终,蝴蝶斑在一堆食物面前饿死了。谁能不为这博大无私的母爱动容?
其实,伟大的不只是母爱,还有那深沉真挚的亲情。在《再被狐狸骗一次》一文中,为了救树洞里的孩子,公狐狸不惜使出“苦肉计”。可惜它的伎俩被识破,猎人——“我”迟迟不上当。于是,公狐狸将戏演得更卖力:它使劲往树上撞,一只耳朵豁开了,右脸从眼皮到下巴被粗糙的树皮擦得血肉模糊。接着,它将自己前腿内侧和胸脯上的一块巴掌大的皮活活地撕下来。这哪里还是在演戏?这分明是在自残。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为了让“我”的注意力集中到它身上,好给母狐狸足够的时间转移孩子,公狐狸不断将自残升级:它用爪子撕脸上和胸脯上的伤口,满身是血。它将前腿咬得脱了臼,后来,白森森的腿骨都露了出来,血流如注。直到所有的小狐狸安全转移,它才停止表演。这时,它突然栽倒在地,死了。这样残酷的画面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是什么力量让狐狸这样残忍地伤害自己的身体?是什么力量让狐狸舍弃宝贵的生命?是爱,是亲情,是对生命和种族延续的渴望。面对舍己救子的狐狸,我们怎能无动于衷?
还有拼命咬笼子的铁丝,企图救出孩子的母狐。还有母亲被困时,拖来死兔子交换的小狐……这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小生灵的!我怎能不喜欢你?
《再被狐狸骗一次》一书中也不仅仅是这些惨烈的、悲壮的画面,也有亮丽的、活泼的画面,让人忍俊不禁。
与笨拙的、鲁莽的、凶残的动物相比,狐狸如此可爱。它会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它会使“美人计”、“苦肉计”等。遇到危险或诱惑,它表演得多么逼真!它会装作生病或中毒的样子,口吐白沫,步履蹒跚,而在得逞后,瞬间就逃得无影无踪。它懂得用交易的方式从人类手中换取“母亲”或“孩子”的生命,它吃力地拖来锦鸡或兔子放在人面前,对人鞠躬作揖,恭敬讨好。它在人类不能公平交易时,竟使出令人哭笑不得的招儿,迫使人就范。更有意思的是狐狸居然懂得遵守交通规则。在某路口红绿灯坏了,两百多只狐狸竟在红灯前等了两个多小时,直到绿灯亮了才过去。这不是比那些闯红灯的聪明人更可爱吗?这些聪慧机敏的小生灵啊!我怎能不喜欢你?
在沈石溪笔下,狐狸一改它们的妖媚,而是那么漂亮、美丽:幼狐“皮毛光洁,胖嘟嘟,像两只红色的小绒球,充满稚气的眼睛咕噜噜地转”,它们是那样憨态可掬。母狐“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上一层釉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它们是那样生动传神。成年公狐“体毛厚密,色泽艳丽,像块大红色的金缎子。”这些狐狸在作者的笔下是多么漂亮!多么有灵气!让人怎能不喜欢?
当然,作者用浓墨重彩将这些狐狸刻画得栩栩如生源于他内心对动物的爱。与人类的自私狡诈相比,狐狸骗人的小伎俩是不足挂齿的,是可爱的。与人类的冷酷追杀相比,狐狸的舍弃生命是让人汗颜的,是可敬的。
多么希望再被狐狸骗一次,只要它能狡黠地眨眨眼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不是血肉模糊地倒地而亡。
我喜欢你,狐狸!
我相信我也绝不是最后一个说这句话的人,看过《再被狐狸骗一次》你也一定会在心里这么想、这么说。
让我们一起重温高洪波的诗吧!让我们大声地道出我们内心的喜欢:
《我喜欢你狐狸》
高洪波
你是一只小狐狸
聪明有心计,
从乌鸦嘴里骗肉吃
多么可爱的主意!
活该,谁叫乌鸦爱唱歌,
呱呱呱自我吹嘘!
再说肉是它偷的,
你吃他吃都可以。
也许你吃了这块肉
会变得漂亮无比!
尾巴像红红的火苗
风一样掠过绿草地。
我喜欢你,狐狸,
你的狡猾的机智,
你的欺骗是有趣。
不管大人怎么说,
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