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金嗓子风波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2-04 12:03:33 作者: rapoo

金嗓子风波

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让我久久无法平静。

故事发生在别的学校,我只是道听途说。好心的校长为了关爱自己的老师,在全体老师会上宣布:班主任们太辛苦,学校每人给他们买四包金嗓子喉宝!

两天后,班主任果真都领到了金嗓子喉宝。数学老师大多没有,尽管她们有的比班主任讲话还多,嗓子还哑得厉害,因为她们不是班主任。有些语文教师也没有,尽管她们同样嘶哑着嗓子,因为她们同样不是班主任。

有人在窃窃私语,有人在互相调侃,有人为此愤愤不平……

我想到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这个典故来源于《晏子春秋.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是景公手下的勇士,他们都战功卓著,勇冠三军。晏子想除掉他们,但是苦于没有能力,于是,心生一计。让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两个桃子,让三人按功劳大小去分吃这两个桃子。人多桃少,难为了三勇士。公孙接、田开疆争着表述自己的功劳,吃掉了桃子,古冶子功劳最大而没有分到桃子,于是,一激动拔剑自刎。公孙接、田开疆追悔莫及,于是也拔剑自刎。

给老师买金嗓子喉包,是为了体现校长对老师的关爱,为了树正气,鼓干劲。然而,受奖励的不能心安理得,没有受奖励的怨声载道。为什么会这样呢?

假如,换种思路如何?

让我们看看电视剧《亮剑》,李云龙杀了一头猪,炖了一锅肉菜,他把独立团全团士兵集中起来宣布:“人多肉少,凭本事吃饭。有本事把我打趴下的吃肉,有本事把手榴弹投进筐里的吃肉,没本事的,一边看着去!”

于是,大家比武挣奖励。

独立团崇尚英雄,争强斗狠,打仗不要命,和李云龙这种带兵方法很有关系。

都是奖励,为什么效果很不相同?

管理是引导大家追求目标。目标设置在前,具体要求在前,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人人公平,谁也没话可说。反之,随意奖励,期望奖出干劲,奖出正气,往往事与愿违。

对工作而言,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人人都重要,人人都希望得到领导的承认、重视和赏识。四包“金嗓子”,实际上是把老师分成了三六九等,表明了大家在校长心目中的位置。所以,大家很在乎。因为人人都是有尊严的。

假如,一开学竞聘的时候,就提高班主任津贴,提高班主任待遇,你觉得班主任待遇丰厚,你可以主动竞聘。恐怕就没有这么多牢骚。

或者,放学了,召开班主任研讨会。晚上摆上两桌饭,和班主任一起享用,道声大家辛苦了,谢谢大家的工作,乐乐呵呵,班主任很受用,别人也无话可说。

对于开会迟到的,与其训斥一顿,让大家陪训,不如设置迟到席,不如兑现迟到罚款。

对于开会打手机的,与其声色俱厉批评,不如罚他给大家唱首歌曲。

在管理中,很多理论上成立的,实践中往往此路不通。比如树榜样,扬正气,如果管理者经常性表扬一个人,奖励一个人,希望树立大家学习的榜样,结果往往是这个人被孤立,被讽刺。如果大家都有被表扬的机会,都有被赏识的机会,看似吃了“大锅饭”,“好好主义”。结果,却取得很好的效果。

开封求实中学就是一个“吃大锅饭”的管理模式,重福利,轻奖金,重个性,轻规范,重人性,兼顾刚性。那里,80%的教职工被评过先进;几乎所有教职工都受到过奖励;这方面好,就好;比过去好,就好。大家好,换来集体好。

如果管理者仅仅把管理理解为“奖要奖得眼红,罚要罚得眼黑”就太狭隘了。因为管理是门艺术,面对的是情感丰富的人,形形色色的人。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