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上好《书法艺术》第一课感知汉字的

发布时间: 2017-12-05 10:44:08 作者: rapoo

上好《书法艺术》第一课

——感知汉字的魅力

9月14日 星期一 阴

这学期,我除了代我们班的《语文》课之外,还要代我们班的《书法艺术》课。上周,因为到区委礼堂参加“庆祝第25个‘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活动,《书法艺术》课被耽误了。

我一直耿耿于怀。心想:怎样才能把《书法艺术课》上得游刃有余,怎样才能使《书法艺术》课堂充满活力,怎样把汉字文化的瑰宝植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田,怎样让孩子们对《书法艺术》情有独钟,怎样让枯燥的汉字灵动起来……

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要有一桶水。”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教材,我明白了,“教学目标”有三: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概况,以及它在世界上的影响与地位等。2、让学生知道,河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3、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树立从小学好书法的信心,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还知道了“教学重点”是: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概况;“教学难点”是:树立决心,继承传统文化。同时,我还收集了大量的书法、汉字方面的资料,心里有底了。我满心欢喜地期待着《书法艺术》课的到来。

今天,《书法艺术》课如期而至。我们小学一年级第一课的课题是“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是这样上的: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我拿着我们班孩子在“教师节”送给我的条幅“难忘师恩”问:“谁能读读这上面的字?”孩子们读过后,接着问:“谁知道这上面的字是用哪种笔、写在了什么纸上?这叫做什么?”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总算有了:“毛笔,宣纸或绢;书法作品”这几个要素了。此时,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书法艺术》第一课,孩子们齐读课题。

博文展示,汉字演变史

汉字的概念:我边指着课题边讲解:“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几个字,就是汉字。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字。最早,是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据专家研究考证,在已知世界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和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都已经失传。惟有甲骨文,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今日的汉字,至今仍为13亿中国人民所使用。这在世界文字长河中是独一无二的。

汉字的特点:只有中国汉字,从甲骨文的产生一直到今天的楷书,始终以一个音节为单位,以方块字为结体,把字的形、音、义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表意文字体系。这在世界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我们祖先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创造,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自豪,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欣赏“泉水叮咚来”的博文:

《东大街上认识甲骨文》

星期一的晚上七点左右,我和妈妈、姐姐从英语学校回家去。走在东大街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甲骨文。

你看,龟字像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兔字像一只蹦蹦跳跳、长耳朵的小兔子,明字就像太阳和月亮站在一起,象字就像一只长着长长鼻子的大象,采字看起来像一只手去摘葡萄,车字就像古代的马车一样,还带着遮阳伞,龙字就像一条大龙在戏珠,猪字就像一头肥肥的小猪,还有义、孕字……等等。这些甲骨文都是刻上去的,很漂亮。

我很好奇,便问妈妈:“为什么这些甲骨文都是像动物呀、车呀、手的形状?”妈妈告诉我,甲骨文也叫象形字,是那些聪明的古代人为了方便记东西,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出来的,慢慢地就形成文字,渐渐地就变成了现代的字,多好玩呀。小朋友们,你们也来东大街看一看、认一认甲骨文吧。

儿歌强化理解:儿歌(略)。

小结:中国汉字是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经过了三千多年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到现在真可谓悠久古老,源远流长。汉字从每一个字的创造到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承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化,积淀民族的行为方式、民族文化、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大智慧。

书法艺术发展

书法艺术概念: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书法意义:近代书论大家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更明确地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他认为通过书法不仅可以看出书家的“学”、“才”、“志”,而且可以想见书家其人。人品好书品必定好。

著名书法家故事:东汉时,著名书法家张芝出生于渊泉县(今安西县布隆吉一带)一名门显族,张芝的爷爷张享曾任过汉阳(今天水)太守。张芝的父亲张奂更是声名显赫,屡立功勋。张芝的母亲是富家闺秀,淑慧贤良,张芝就在这样一个家庭里长大成人。

张芝为张奂长子,字伯英,勤奋好学,潜心书法。他潜心研究书法,尤好草书,师承崔杜之法,其父张奂为方便张芝兄弟习文练字,着人锻造石桌、石凳、墨池于河边,从此,张芝兄弟以帛为纸,临池学书,先练写而后漂洗再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为之黑,后称张芝墨池。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煮染)之;更将崔杜笔法,烂熟于心,终于摆脱旧俗独创一体,转精其妙,以成今草。字之体势,一笔所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字迹气脉贯通,隔行不断。古人谓之:“一笔飞白”,开书法之一代新天地。历代书法大家誉称张芝草书为“一笔书”,尊称张芝为“草圣。另外,我们河南书法家还有仓颉、李斯、蔡邕、钟繇、岳飞、王铎等。

欣赏张芝的书法作品:

上好《书法艺术》第一课——感知汉字的魅力作文

上好《书法艺术》第一课——感知汉字的魅力作文

上好《书法艺术》第一课——感知汉字的魅力作文

上好《书法艺术》第一课——感知汉字的魅力作文

上好《书法艺术》第一课——感知汉字的魅力作文

继承与发展

汉字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汉字是双脑文字,对青少年左右脑的开发具有特殊功能。从小认真识字写字,不仅愉悦耳目,且能使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步获得和谐发展。中小学生认真学习汉字,写好汉字,不断地受汉字文化的熏陶感染,就能滋养心灵,培养一颗宁静的心。

当代 “汉语热”:而日本的中小学普遍开设书法课,从小学到初高中都将书法教育作为必修课。不少日本人在正规、庄重的场合下,以用毛笔签字为有修养的表现。韩国规定学生应该掌握的汉字达数千字,而且在家庭重大活动场合有用毛笔书写的习惯。新加坡每年春季都有集体写春联的习惯。

肩负的责任:继承和发展祖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李鹏同志说过:“从小学习书法,继承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写字是学习书法艺术的基础,是通向书法艺术殿堂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首先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继承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决心,认真学习书法艺术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习字习惯,掌握习字方法,不断提高书写技能。

常言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相信通过这节书法艺术课,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上中国汉字,喜欢上书写汉字,喜欢上书法艺术课;没准儿,还能培养出几个未来的书法家呢!

注意:最好让孩子们通过多媒体欣赏书法家的名作。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