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这首《大中国》的歌曲在耳边响起,总会感到体内热血沸腾,不由自主地就跟着哼唱起来。是啊,我们的大中国,好大的一个家,那么,爱家卫国,我们和孩子又该从何做起呢?
先和孩子聊聊咱家的概况。
咱家的版图有多大?兄弟姐妹有多少?物产矿藏多丰富?……这些不用长篇大论,与平凡生活中既能说教给孩子。
还记得去年祖国60大庆时和儿子的一番对话,母子俩一起拨转地球仪,共同寻找那块红色的雄鸡版图,从天安门聊到鸟巢、水立方,从古代的四大发明聊到神州飞天,从五星红旗聊到五十六个民族,从长江黄河聊到珠穆朗玛……我一面赞叹着儿子的“博学多识”,一面在心里暗暗感激幼儿园老师对孩子们在这方面所做的爱国教育,因为我从来没想到,儿子眼中的祖国妈妈竟然是如此的清晰而完整。
所以,不要觉得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慢慢了解咱们的家,现在还小没必要讲这么多,越早在孩子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将来孩子的爱国情操才会越高。
再和孩子谈谈咱家的历史变革。
新中国成立前后可谓是历经千磨万难,解放前的日军入侵,解放后代代伟人们的兴国之路,自也应该简单地讲与孩子听。
日军侵华恶行不宜与年幼孩童细谈,但抗战小英雄们的感人事迹不能略过。英勇就义的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死置外的二小放牛郎,动人故事,代代传唱……这些用孩子的眼睛去读去看的故事,更容易拉近孩子看待战争的距离,来感知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同样生长在新中国下的父辈们却有另一番感触,建国初期的缺吃少穿到热热闹闹的大集体,是爷爷奶奶们的亲身经历,责任田承包到户到南方经济大开发,是爸爸妈妈们的共同见证,至于如今逐步迈入小康社会的美好生活,自然是宝宝们耳濡目染的了。历史不需要大道理,只需客观真实地讲述亲身经历,自会引起孩子探究的兴趣。
最后,再来感受下咱家孩子们的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如何慢慢感知是要用心来品味的。每逢灾情,鼓励孩子捐款捐物,意义颇大的活动,带领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感同身受,体味全家人团结在一起的力量。
2008,对孩子来说,应是受教最多的一年。汶川地震,举国震惊,瓦砾遍地,满目凄凉景象。儿子躲在我的怀里看着电视哀哀落泪,触景伤情,同样哽咽却坚定告诉儿子:“宝贝,不怕,有妈妈在,什么灾难都不怕,即使没有了亲人,不是还有我们的祖国妈妈吗?记着,你是中国人,你的妈妈也叫中国!”看,温总理不是第一时间赶到受灾现场了吗?全国各地的解放军、志愿者们不也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了吗?在灾难面前,不是所有的兄弟姐妹都伸出援助之手了吗?……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啊!
随之而来的北京奥运会,中国国歌响彻运动场,五星红旗四处飞扬,看四岁小儿右手放在胸口,高唱国歌神情肃穆----是不是也同样感受到了什么是大难兴邦,中国坚强?!
写到这里,如何爱国应有所感悟了吧?空洞语言,难入人心,高调爱国口号免了吧。和平时期,没有战争,个人英雄情结也罢了吧。爱家卫国,孩子就是好好学习,逐步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家长就是安分守已,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心中根植爱国的种子。
爱国之心,要在心头渐渐积累、慢慢沉淀,在国家需要时随时奉献自己的一切,这就足够了!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