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9月19日读书会

发布时间: 2017-12-25 10:41:12 作者: rapoo

二: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

巳祺:今年是2009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日子,再过11天,祖国妈妈就要过60岁生日了!那么伟大的祖国在这60年里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语文课本”的变化吧!

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9月19日读书会环节之一作文

果冻: 50年代的语文课本,还是竖排的排版方式,繁体字,线装本。


果酱:滕女士收藏了1951年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整整半个世纪。滕女士10岁时在亲戚家发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其中的《下吧下吧,我要长大》、《小猫钓鱼》,还有《乌鸦喝水》等吸引住了,在随后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里,这本1951年的小学语文课本成了她的“精神食粮”,成了她的至爱。

语文课本的集体记忆——9月19日读书会环节之一作文

巳祺:我们看到的这本课本,不叫语文,叫国语。其实在1950年以前,都是叫国语的,就是在那时候,叶圣陶先生提出,要将以前小学的“国语”和中学的“国文”统一定名为语文。从那以后,才有了语文这个名称。


果冻:《跃进语文课本》,顾名思义,它是大跃进时期的语文课本。那个时代,作文浮夸风也蔓延到了校园,写作文讲指标,一个月就达到了几千篇。文革时期的语文课本——封面上,红卫兵手捧毛泽东选集。文革时期的数学课本,封面上是毛主席的头像和语录。翻开数学课本,里面的颜色、字体都很简单。 当 时还有一门课叫《农业》。由此可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果酱: 1978年,是一个真正的新纪元的开始,这一年中,小学生们拿到的书和过去十多年完全不一样。有关科技、自然、社会的课文多了起来。更大的一个变化是从2001年的课改开始,各个出版社都可以编写教材,学生们的课本更加丰富多彩了。


巳祺:看到这么多时期的课本,我们忍不住要问以前的孩子都读什么课文呢?建国初期的语文课本有很多关于毛主席的文章,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北京有个金太阳》:“北京有个金太阳,照得大地亮堂堂,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我们心中的金太阳。北京的太阳放光芒,人民拥护共产党,我们紧跟着毛主席,高举红旗前进在革命的大道上”。


果冻:再来看看1970年代北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一篇经典课文:

《翻身不忘毛主席》:

“爷爷七岁去要饭,爸爸七岁去逃荒。今年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把学上。翻身不忘毛主席,幸福不忘共产党”。

还有我们熟悉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的看图说话,影响了几代人。

果酱:l978年的课本让人耳目一新,思想教育的东西少了,科技自然的东西多了。例如:“水电站、电灯、电话、电视机,电的用处大”、“水稻、小麦、棉花、花生,今年又是丰收年”。


巳祺: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小学语文第一课《春天》的这些内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我们来到小河边,来到田野里,来到山岗上。我们找到了春天。” 还有著名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不但出现在几代人的语文课本里,而且还出现在了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里面,当我们因为对故事的默契解读而哈哈大笑时,这个故事成了我们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以上就是课本的变化,下面让我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博主注:朗读内容来源于cctv-4《午间新闻》之“60年记忆”。】

读书人网 >三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