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读杨卫平《为课痴狂》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2-29 10:50:37 作者: rapoo

读杨卫平《为课痴狂》 “没有人不需要爱”

文中的孩子“刀枪不入,软硬不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不少见。老师们遇到这样的孩子,大都会用满腔的爱去感化,使之发生改变。但在文中,杨老师已经爱到极致,孩子却没有转变的迹象,甚至还变本加厉,那么深情的课堂(《最后一课》),他竟然睡着了。在教室里玩球差点将“我”砸晕,并且还给同学宣扬,“我”的爱的行为都是徒劳,“他”根本不需要爱。

这个时候,我有一种好奇心继续读下去。因为,遇到这种情况,不仅是我,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失去信心和耐心的。我想知道杨老师用了什么“高招”转化这个学生。

结果果然是这样,孩子不但转变了,而且还忠实地为“我”护驾。只是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高招”。不过是坚持的时间更长,而这个时间似乎永远没有尽头。杨老师永不放弃的做法让我不自觉震撼。而那一如既往的宽容与等待再一次让教育开花结果。

我想这正是我所缺少的。

学语文,不是设置问题,面面俱到,而是启迪智慧,唤醒心灵,引发共鸣,不要企望学一篇文章就能掌握语文的全部技巧和精髓。一味寻找技巧的语文课多半只是为了考试,而不是唤醒兴趣培养能力。孩子是不买账的。把语文课上得单纯简洁一些,孩子自主自觉自愿学习的时间更多一些。

“我的微博教学”

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方位投入教育教学的老师,她既贡献了自己的时间,更贡献了自己的心理空间。

老师也在与时俱进。只要有爱,一切平台都成为教书育人的阵地。

师者,真性情!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