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人性是相通的作文

发布时间: 2017-12-30 10:54:52 作者: rapoo

人性是相通的

——细读《蜡烛》有感

与学生们共同学习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写的《蜡烛》,细细读来,有颇多感悟。

P22第二段: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近旁。

P22第四段: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妇人都很远。

P23第一段:德国人的炮火没有停止过,可以炮弹仍旧落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

P23第四段: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读到这个地方,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很奇怪:P19第二段说“他们必须先爬过一块不很大的方场”,P21第三段又说“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由此可见,这个方场实在是不算太大,还可以说是很小的。但是,P21最后一段说“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而P25第三段又说“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走近来了。”足可以判断:这个高身材的老妇人是摇摇摆摆地在方场上走到死去的苏联红军战士身边的。而在这个老妇人慢慢行进过程中,德国人的炮弹如同是长了眼睛一样,就是不肯落在老妇人的身边。学生们纷纷说:“这时怎么回事?”“德国人看不见这个老妇人吗?”甚至有学生开玩笑地说:“莫不是老妇人会法术,能隐身,让德国人开不见?”这个玩笑话,引起其他学生一片笑声。

在备课的时候,我就觉着奇怪,也分析了几种可能性。但我没有直接说出来,我问学生们:“德国人的指挥官和士兵眼睛都正常吗?他们瞎吗?”学生们说:“当然不会瞎了!谁会派瞎子上战场?”我接着问:“既然德国人的指挥官和士兵们都不是瞎子,那么,这个身材高大的老妇人摇摇摆摆地走在这个小小的方场上,他们能不能看到?”学生们纷纷说:“当然能看得到!这么大的目标怎会看不到?”我又问:“既然德国指挥官和士兵能看到这个身材高大的老妇人,他们一整天又在不停地开炮,那为什么炮弹却在离这个老妇人很远的地方爆炸?德国人的炮弹害怕这个老妇人吗?”学生们一时间议论纷纷,教室里有点儿乱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是不是德国指挥官想看看这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到底想干什么?”我说:“你是说,德国指挥官很好奇?”她说:“有可能吧?他不知道这个老妇人想干什么。”其他学生也有赞同的,但一会儿就有学生说:“不对!你看P22最后一段‘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做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把死者拖到弹坑里,肯定是用了好长时间,德国人也一定会看见了。”我问:“大家觉着,德国人能不能看见老妇人往弹坑里拖那个死去的红军战士?”学生们都说:“能看到啊。”我紧接着追问:“那为什么德国指挥官不让士兵向这个老妇人开炮?”一时间,大家沉默了。

又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女生叫做薛瑞晴的站起来说:“也许,是老妇人的举动把德国指挥官感动了吧?”其他学生有说是的;也有说怎么可能呢,双方毕竟是敌对关系。争论了一会儿,声音渐渐小了,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我身上。

我知道,我该亮明我的观点了。我一向觉着,教师是课堂中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但却是这个平等群体中的首席。教师对课堂中存在争论的问题,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谈个人体验。但教师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只不过要告诉学生,这是教师自己的个人见解,不代表最终结论。

我说:“我赞同刚才薛瑞晴同学的看法。我也觉着,这事情很蹊跷。德国人不可能看不见老妇人拖动死去的红军战士,之所以没有向老妇人开炮,我想,是老妇人的举动感动了德国人。大家都看过一个电视剧《亮剑》吧?里面有一个镜头,想必大家都有印象:李云龙独立团的骑兵连,面对实力悬殊的日军骑兵,在几次勇敢冲杀之后,全军覆没。宁死不降的八路军骑兵连,赢得了日军指挥官的尊重,他下令厚葬这些骑兵连的战士。”学生们有不少看过这个电视剧的,兴奋地说:“对!对!那个镜头我看过!”

我接着说:“尽管是你死我活的敌对双方,但是我想,在尊重英雄和敬重死者上,人性是相通的。毕竟,死者为大。战场上的规矩,交战结束,还允许彼此把自己的死难战友拉回去埋葬。本文大概也是如此。也许,那个德国指挥官就是因为看到老妇人如此艰难地拖动死去的红军战士埋葬,出于尊重死者,也或是被老妇人的举动感动,而下令士兵不向老妇人开炮,也是有可能的。否则,不可能出现炮弹在离老妇人很远的地方爆炸,就是不炸老妇人。德国人虽是凶残的侵略者,但也是活生生的人,而人性是相通的。”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