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日记成为快乐的事情
-共读《小屁孩日记》有感
听说过《小屁孩日记》这套书,其中之意也略有所知,但一直没有机会买来细读。前几天陪儿子去书店,儿子一眼就盯上了这套书,正好儿子要过生日,于是毫不犹豫买下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儿子。回家后儿子迫不及待开始阅读,边看边大笑,还不停地让我和他分享其中之精彩,那份投入、那份痴迷,让我又想起儿子以前看《马小跳》系列时的“小书虫”样。
“妈妈,你看这个格雷喜欢玩电子游戏,可是他爸爸不想让他玩就常把他赶出家去,结果他却跑到朋友家里继续玩游戏,然后在回家的路上用喷水器弄湿身子,装成一身大汗的样子。哈哈,超级搞笑!”
“真是个耍小聪明,调皮狡黠的小男孩。”
“还有啊,在分班的时候他装得不会念书,好让自己被分进基础班,因为这样他能在别人降低对他的期望的时候,就能很容易的做好一些事情,就会时不时带给别人惊喜。”
“啊,格雷还有这心眼呢。哈哈……”
“他的鬼主意虽然一大堆,可他也重友情、讲义气,为了维护好朋友的面子,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被大孩子逼迫吃‘千年奶酪’的坏名声。老妈,你自己也看吧,太有意思了!”
随手拿起另外一本翻看,质地稍硬的封皮上瘦瘦小小的格雷呈现在我面前,书中正文全是日记的格式,每篇都配以漫画,黑白色调、简洁清晰,书中前半部分是中文,后半部分是英文。才读了几则格雷的日记,就被他风趣的语言文字和让人爆笑的琐事所吸引,怪不得儿子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呢,现在我常常是跟着儿子阅读的脚步前行,要不感觉彼此的交流会不畅通。于是家中的餐桌旁成了我俩分享好书的最好之处,因为我们面对面阅读,能够随时分享书中的乐趣,能够随时交流心中所想。书中的主角是一个美国中学男生格雷,里面全是他写的日记,而每篇日记记录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还配有漫画。格雷个子瘦小,喜欢玩电子游戏,调皮又聪明,他的日记就是一个半大小子的成长秘密,当然格雷也是另类小男孩的代表。儿子之所以喜欢,估计也是被格雷在学校和家里发生的有趣事情所吸引,还有那一幅幅有趣的漫画,加上儿子生动的解说,让人不仅有一种要一睹为快之感!
“妈妈,格雷开始并不喜欢写日记!”
“哦?这是什么原因呢?你看他写得多有趣。”
“开始他是在他老妈的要求下写日记的,而格雷答应写日记的唯一理由是,等到他将来发达了,没时间整天回答记者们提出的问题,到时候这本日记可就派上大用场了。”
“啊,这样啊?讲讲会怎样派上用场?”
“比如格雷当上总统,有很多记者向采访他童年的生活,而那时的格雷哪有时间,就把童年的日志拿去,‘诺,这是我的日志,自己去看吧。’要不以前的事情早忘了,也没法回答记者啊?!”
“哈哈,真是个不错的想法!原来写日记还有这么大的好处啊。”
“对啊,我也要写日记,以后等着记者来采访我,我也可以这样哦,呵呵。”原来这小子想的还挺多呢。
“好啊,日记想怎样写都可以,就像格雷每次都是记述自己心中最想说的,最想去表达的就可以,不要求写成怎样,你可以画,可以写诗的形式。”
“我也可以想写就写,想画就画,简直是太棒了!”
就这样儿子轻而易举就开始了中断已久的日记,最近一段时间每晚都坚持写,常常是自言自语,边画边写,而且语句幽默,配以漫画,时时会流露出书中小屁孩的影子,原来一本好书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开启了孩子的心扉。写日记被多数孩子所排斥,强迫之下写出的日记却少了孩子本该拥有的童言趣语,而看完这本书,孩子会有想写日记的冲动。其实格雷并不是生活中好孩子的代表,他聪明却鬼点子多多,风趣却胆小懒散、爱出风头,但这就是孩子的纯真,会带给我们更多回味和思考。生活中有很多妙趣横生的小事情,重要的是我们去发现,去及时的记录,才会留住童年的点滴,才能体味那种鲜活的生活气息。就像青少年专家孙云晓对此书所作的评论:没有童年时代的自由自在的主动探索,就没有长大后充分的幸福感和创造力。这或许就是《小屁孩日记》带给我们的启示。
轻轻合上《小屁孩日记》,慢慢打开儿子最近的日记小作,那轻松活泼的文字,趣味十足的漫画,让我笑了又笑。每晚老公回来,也是凑过来看看儿子写什么了,虽不能时刻陪伴儿子,却能在这里分享儿子的快乐。我们不仅收获的是本好书,重要的是收获了快乐,收获了一份感悟:原来写日记是件如此让人快乐的事!是啊,日记替我们保存下那些生活的小片段,或有趣、或快乐、或难过、或开心、或困惑、或感悟,而且形式不拘一格,不想写就用漫画来表现,或者随心所欲写几句算不上诗句的小诗,只要自己时常去捕捉,时常去挖掘生活本身的快乐,你会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和很多的趣事妙闻。等到儿子长大以后再来翻看,那一串串成长的小脚印,该是多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