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诉说中,作为母亲,我听到最大的声音是“习惯”,而这个“习惯”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行为——占有性的和自然性的。
当今的孩子,居家,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过着“独自享受”的生活,孰不知进了学校犹如走进一个小社会......孩子们各自想法不一,但都希望自己是这一圈中的月亮,谁也不愿意当颗星星陪衬四周,但是夜空闪烁,哪容得下满天无数“月婆婆”?所以,咱得告诉孩子,学校里的“月婆婆”得轮留当,幸亏孩子是在为一场游戏掉泪,咱还有机会告诉她生活中不能尽善尽美的满眼皆是,关键此时我们要懂得一分“谦让”,像“孔融让梨”,得学会和大家分享游戏中的快乐,得有一种为别人着想的心,就像妈妈和孩子之间的爱是双向的一样,游戏中的习惯也应该是“双向”的——有“喜欢当主角”的习惯,也要有“甘愿当配角”的习惯。游戏中的“习惯”不是自私的“占有”,而是要在“角色互换”和“养成双向习惯”的过程中享受快乐!
关于目前孩子初步养成的阅读习惯,我深知这是“兴趣”所致,为了让这个兴趣、这种习惯长久保持,我们要“专注、持续”地走进第10周——专注是检验兴趣的标尺,持续是见证习惯的准则。要想让孩子对兴趣更加专注,就要发现孩子不同的兴趣,这是一个循环圈,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1.自从开始学习利用偏旁部首查字典后,孩子独立阅读的愿望越来越强,当把一个生字查着的瞬间,仿佛打了个大胜仗!鉴于此,剩下的“戴小桥”决定让孩子自己读完,给孩子个机会,她可能成就感会更强,如果把“成就感”也培养成一种兴趣,可能会让孩子更主动,说不定还能达到自动自发的效果哪!
2.现在每日阅读的时间大概有三段,下周继续。中午饭前是自己读“科学”,午、晚睡前是一篇“儿童读物”(中午所读要短、精)。饭前读“科学”,这也是我们初识科普读物的一种尝试,刚开始,孩子不知道书中的宝藏,我就鼓励她当“老师”,自己学会后“考”爸爸,当她给爸爸提出如下问题:“哪个国家的谁在什么时间培育出了‘无子西瓜’?”“罐头为什么能保鲜?”“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是用什么做的?”看着爸爸苦思冥想后不知所以的神情,孩子的“成就感”抖增,这种“成就感”也成了孩子每天中午放学后花费10分钟读一篇《瞬间领会科学》的兴趣所在,有了兴趣就要持续,只有持续才能养成习惯。
3.下周开始试着让孩子练习一下“斯宾塞”的两个学习方法,将“词汇风铃”变通为“偏旁部首贴”,让孩子熟悉并记忆更多的“个体”,为将来组成无数新“整体”做准备。将“家中小地图”引入,既满足孩子爱好绘画的天性,又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观察、思考、记忆。前者的兴趣源于孩子对新生事物的普遍关注,后者的兴趣来自于对绘画本身的热爱,当然,更希望这两项兴趣也能成为日后的学习习惯。
(以上方法在我的“博客圈”里有具体实施办法和博友精彩讨论,欢迎光临!!
地址:http://q.xxt.cn/singleq/showsingleq.action?cid=10004291&tempid=0.3205788536327732 <欢迎点击!>
圈名称:焦作市万方学校1.2班——开启明天
圈主:行者无疆 )
4.关于其他已经“初步养成”的习惯,诸如按时完成作业、日常作息时间、日记完成情况等等,下周基于“第10周日常表现”,增添一项内容,即:“每“+”满10分就奖励1分,每减够10分要另外多减掉2分,以此让孩子对“初步养成”的习惯再多一些专注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