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课文《风筝》学后感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1-05 11:21:02 作者: rapoo

肃杀的严冬——读《风筝》有感
张修文

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严冬,形容冬天的寒冷。
一个形容冬天的词语,在鲁迅先生笔下却有了另一番意味。
本文单看表面,也就是一篇平常的回忆性散文,但深思之,读读这一句:“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这里的“肃杀的严冬”指什么呢?单单是一个景象吗?我看不那么简单。
肃杀的严冬用在这里,其实还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虐杀儿童爱玩的天性。十一、二岁本应是花样年华,活泼少年,但又有多少孩子在这里跌了跤,难道不是吗?那又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孩子们过早失去童年,过早接触社会,体验着社会的“味儿”,但又不能辨别,从而毫无疑问地都接受,致使无数孩子在花样年华跌倒。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不能被理解的是,为什么封建社会包括现今,大人们都在虐杀小孩子们的天性呢?
为什么小孩子们连玩的权利都没有呢?这个问题没能得到解决,时间在变,生活在变,而孩子们依然没有权利。
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消逝的童年
郭鑫淼

提起“精神虐杀”这个词,仿佛是离我们很遥远的时代才有,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当时封建思想的气息像一团雾笼罩着人们的心灵,而人们像一群迷途的羔羊,想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但却只能在大雾下原地打转。
周国平老师在《渐行渐远的童年》这篇文章中就说到“童年消逝的一个重要表征是传统儿童游戏的消失,即使是二三十岁出头的青年、中年人,记忆中的童年游戏在今日的孩子中间也难觅踪影。”文中“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原文所写)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底下,踏扁了。”这一段描写了当时作者不允许弟弟去玩那种他认为可鄙的游戏。这就是虐杀童年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让作者的弟弟结束游戏,去做有出息的事,这是作者当时的想法,可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加速结束弟弟的童年。
耶稣说,在天国里儿童最伟大。泰戈尔说,在人生中童年最伟大。童年时人生中最短暂的时期,也是最悠长的时光。这时,大人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在玩耍,在梦想,于是,当时的人们就竭力让孩子们的童年结束,好让他们快快长成一个大人。可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孩子正在生长着灵魂。
每一个孩子都想拥有更长时间的童年,但是大人却正相反。我们多么想大人能够允许我们多玩一会儿,多和小伙伴聊聊天,可是大人总以一个冰冷的字来回答我们:不!转而迎来的是更多的课外班、培优班。要知道,我们是多么想痛快地玩一次啊!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