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话,悄悄地说
有人喜欢进行狂风暴雨似的批评,一时间电光闪闪雷霆万钧,让人不禁两股战战额头涔涔。这样棒头厉斥如冷水兜头泼下,顿时让人清醒,有时确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有时也会激起被训斥者的逆反,掀起狂澜。
我曾见过剑拔弩张的场面,见过怒火欲喷的眼神,见过掀桌摔门拂袖而去的身影。因此,每每怒火中烧的时候我便悄悄地提醒自己:冲动是魔鬼。批评的话,你要悄悄地说。
下午的课堂上,学生容易犯困,我悄悄移步教室窗外,看看学生听课的状态。教室里除了老师讲课的声音,再无别的动静。像个忠诚于土地的老农,我审视着自己田里的每一棵秧苗。后面角里有一棵,有点蔫;倒数第二排,有一棵眼神恍惚……最过分的是靠窗户做的那棵最茁壮的苗,他倒是精神抖擞,只不过他正进行着地下工作——偷偷摸摸写别的学科的作业。
他躲在一摞书后很专注地写着,一副自由疯长的姿态。全班只有他的书站在桌子上,傲视群雄的样子。那书俨然成了最牢固安全的屏障,他正在书的掩护下忘我地写着。这棵疯长的苗甚至连老农到了地头都没有发现,当然无视老农眼中燃烧的怒火。
下课铃响,我走进教室,敲敲他的课桌,示意他出来。站在走廊上,我不动声色地问:“上节课,你在专心听讲吗?”他的脸上掠过一丝尴尬,说:“……老师讲的这部分内容我都会了,暑假我都提前预习过了。”“如果你不需要听讲了,还坐在教室里干什么?你认为自己都会了,其实被你‘屏蔽’掉的内容里有多少你一知半解或者压根不知道的内容,你并不清楚。退一万步讲,认真听讲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他不好好意思地低下头,说:“以后上课,我不这样了。”
“还有一件事情,桌上立着一摞书,有什么用意?”我问。“没什么用意啊!这样找书方便嘛!”他说。“这样‘隐身’也更方便嘛!躲在书后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其实,你以为躲在书后老师就看不见你了?掩耳盗铃罢了!书收下去,行不行?”“行行行!”他点头如捣蒜。踏着上课铃声,他一溜烟地窜进教室。他何尝不明白这只有师徒二人对话其实给他留着面子呢!
再到教室巡视,那摞突兀的书已无踪迹,而那个曾一心二用的家伙正专注地盯着黑板。
成长的过程中,会有疯长的枝桠。无论是狠狠地砍掉,还是悄悄地剪掉,都是为了让小树长得笔直参天。至于用哪种方式,还要看小树的承受能力。
批评的话,有时需要悄悄地说,而成长,有时需要静静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