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8-01-07 10:50:44 作者: rapoo
文件复制开始3
“用文字绘画”的小技巧
(与汪星人卡卡聊作文 41)
真好!这些天没有雾霾,阳光灿烂着,把秋日的景象渲染得如诗如画。
周六上午,我约卡卡去城外走一走。小城不大,十几分钟就隐到身后去了。除了岈山的远影青黛在地平线上之外,四周都是五彩斑斓的田野了。不论往哪个方向看,盛装的秋天都会让你陶醉不止。
卡卡很兴奋,一会儿闻闻田梗边的野菊花,一会儿追着蝴蝶跑一阵。有一段时间没见到它的踪影,我正准备喊一声,它却一溜烟地从高粱地里钻了出来。
我指着眼前的景色对卡卡说:“要仔细观察你喜欢的事物,用眼睛拍下它们的影像,用思维提炼它们的精华,之后,我们才能用文字画出美丽动人的画图——记叙文就是用文字画画。”
我的说话,让卡卡收回了贪玩的心情,“老师说过,优秀的记叙文,就是一幅动感十足的画,卡卡印象很深的。”
我拍拍卡卡,“那就把眼前你看到的景象,用文字描绘出来吧,老师喜欢听卡卡的即兴作文。”
“老师不是逗卡卡玩吧?”卡卡挠挠额角,似笑不笑地看着我,一脸狐疑的表情。
我点点头,“给你三分钟打腹稿。”
这下卡卡认真了起来。它收起惊讶,倒背着手,拧起了眉毛,这时倒像个老夫子边走边思考的样子。
三分钟很快过去了,卡卡脸上又泛起了自信的微笑,“老师,我准备好了。”接着,轻咳一下,便信口朗诵起来:
秋天带着五彩颜料走来了。她把黄颜色给了白杨……黄黄的叶子扇呀扇呀,像一把把黄金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她把红颜色给了柿树……红红的柿树叶儿飘呀飘呀,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祝福。金黄颜色呢,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颜色呢,是给果树的,听,香梨橘子大枣们,你挤我碰,喊着人们去采摘呢。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都给菊花仙子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阳下绽放着甜美的笑脸呢。嘿,两只灰蓝色的小蝶子,你缠着我,我躲着你,追逐到小路边的草丛里去了……
我为卡卡的口头作文鼓掌。此时,卡卡似乎沉醉在了自己眼前与联想的意境里。它仰着小脸,微闭着眼睛,让阳光洒满了面颊,几根长长的眉毛尖儿上,挑着一颗颗晶莹的小太阳呢。我发自内心地赞赏卡卡的进步。我牵上它的手,“不简单!从视觉角度,你用文字画出了一幅秋天的画图啊。常言说,一图胜千文。我们写人、记事、状物,如果能够在文中穿插适当的画面,正如给文字配图一样,文章会增色不少啊。”
我的话引起了卡卡对作文探讨的兴趣,“老师,您再给卡卡开开小灶,讲讲描绘画面感的小技巧吧,我知道,老师的作文“偏方”特别多。”
望着卡卡的满脸渴望,我不由得笑了。这个卡卡啊,很会抓时机的嘛。“好吧,老师的天职就是为学生服务,咱们边走边聊。”我决定从三个方面来解说这个问题,以加深卡卡的感性认知。
一、什么是记叙文的画面感?
所谓画面感,简单地说,就是看了文章像看了一幅画似的,清晰、真切,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我告诉卡卡:你刚才的口头作文,就具有画面感,把秋天的美,立体化了,拟人化了,读起来,那些色彩、形象、动感,都跑到眼前来了。
此时,我们站在路旁的白杨树下,一丛丛野菊花热情地送来略带中药味的清香,真有点心旷神怡的感觉。品品卡卡说的“她把黄颜色给了白杨……黄黄的叶子扇呀扇呀,像一把把黄金的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热”,“还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都给菊花仙子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阳下绽放着甜美的笑脸呢”,这些,与眼前的画面多么吻合呀。我搂着卡卡的肩膀,接着说:
二、为什么要追求画面感?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的是我们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本应该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然而,大量的作文总是直叙过程,内容苍白,平淡无味。记叙文主要是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好的记叙文应该把生活中的人事物景,生动逼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写人写物则如见其人其物,写景则如亲临其境,写事则如亲眼目睹。作者的文字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引领读者走进作者所描述的生活,亲眼看到人事物景的真实存在。因此,我们把语言具有画面感,作为优秀记叙文的第一特征。我们写作记叙文,如果能够用文字“描绘”出一种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文中有画”,甚至创设一种类似于电影画面的立体情境,使读者置身其中,那么,我们的文章自会妙趣横生,也会增添我们写作的乐趣。
说到这里,脑海里忽然蹦出了作文《那个秋日让了一次道》的清晰画面来:一根黄旧的竹竿,一头是一个盲人,另一头还是一个盲人,一对穿着朴素的盲人要过马路。他们不知道这是最拥挤的十字路口!他们不知道此刻正亮着红灯!一声惊呼,一辆轿车“吱”地猛然刹住,仅仅相差几公分!又一辆车刹住,一辆,又一辆……没有谁按喇叭。红灯变成了绿灯,整个世界忽然静了下来。他们不知道,整个世界都在睁大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注视着他们相依为命地走过这个城市最繁忙的十字路口。我感动,在那个秋日的上午,整个世界,为一对盲人让了一次道。
我把这篇表现关爱的,且具有强烈画面感的故事讲给卡卡听,卡卡点着头,“老师,我明白了。为了让读者有站在画面前欣赏画面的兴趣,就不能匆匆叙事,记个流水账了事,而应该在动人的情节处,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创造出画面感来。”
我很欣赏卡卡的悟性。我告诉卡卡:“头脑中有画面,下笔才有依据,才能言之有物。所以,在作文构思过程中,我们不妨想一想,这个人或这件事,最吸引读者,最美最有趣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而这里,就是写作时需下大功夫,像画家精心绘制图画那样,细致描摹的地方。”
“那我们采用哪些方法创造画面感呢?”卡卡有点直奔主题。我知道,卡卡最关心的是这些小技巧。我选了小溪边一处如毛毯般的草地,面对面坐下,让阳光轻柔地按摩着全身。接着讲怎样创造出画面感来。卡卡揪了一根草梗,放在唇边品味着,两手抱着腿,静静地听我说话。
三、怎样创造出画面感?
1、画得要逼真,用词就要准确。如“一声惊呼,一辆轿车‘吱’地猛然刹住,呀,仅仅相差几公分!又一辆车刹住,一辆,又一辆……没有谁按喇叭。红灯变成了绿灯,整个世界忽然静了下来”,这段文字准确地运用了动词、形容词、拟声词,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动态的画面。动词、形容词和拟声词,最能体现事物的特点,用好动词、形容词和拟声词,可以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语句读起来更有“质感”和“立体感”。
2、画得要精彩,修辞就要生动。如“她把红颜色给了柿树……红红的柿树叶儿飘呀飘呀,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祝福”,又如“他们不知道,整个世界都在睁大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注视着他们相依为命地走过这个城市最繁忙的十字路口”,形象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法,可以激发人的联想和想象,巧妙地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就可以把静态的景物写成动态的,把细微的东西放大写活。
3、画面要鲜活,景物就要微小。作文时,我们时常忽视那些不起眼的景物,但它又真实地存在着。我们身边的那些真实可感的景物,比方说一棵小草、一缕阳光、一只蜗牛、一个痕迹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小景物,不起眼,但是却能营造出一种浓浓的画面感,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生活味。如“嘿,两只灰蓝色的小蝶子,你缠着我,我躲着你,追逐到小路边的草丛里去了”,这就是注意到了别人容易忽略的小景物。两只小蝶子虽小,但是它给你的印象深刻,在你的脑海中无法挥去,这两只小蝶子还原了你曾经的生活场景,所以,写进这个本来不起眼的小景物,自然就增加了文章强烈的画面感。
讲了这三点,我总结说:“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或者写景,都需要我们去营造一种画面感。凡是有画面感的文章,它肯定是真实丰富的、生动形象的,它才能给人一种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带着读者进入到你所描写的那个现场中去。当然,制造画面感的方法很多,自己要在写作中去总结,去创新。”
“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我拉卡卡起来,它似乎还在回味我说的话。足足愣了几秒钟,才缓过神来,一边“噗噗”鼓掌,一边吐掉那根草梗。我们走在回城的路上,阳光温馨地流动在卡卡的笑容里……
附范文:
那个秋日让了一次道
那个秋日,好多时日了,我总也无法忘记,虽然我曾努力的试着忘记。
那天,秋高气爽,绝对是一个适合游玩的日子,连这个小小的县城都挤满了人。
“若知道这么多人,倒不如在家里呆着。”我边自言自语,边用双手捂住被噪音刺痛了的耳朵。
这里是最繁忙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在忙碌地转换着,那位交警早已满头大汗,一个劲地吹着哨子。着急的人们边抱怨边艰难地挪动着身躯。
又是红灯。我停了下来,对面的行人也停了下来。
一阵竹竿击地面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不由自主地扭转头看去。
我惊呆了,一根黄旧的竹竿,一头是一个盲人,另一头还是一个盲人,一对穿着朴素的盲人要过马路!人们都自觉地闪出一条通道来。
那男人另一只手握着又一根竹竿,在地面上“笃笃笃”地敲点着。
“喂,你们不可以的!”我喊道。
他们听不到。
他们不知道这是最拥挤的十字路口!他们不知道此刻正亮着红灯!
竹竿仍在“笃笃笃”地敲打着地面,女人走在后面,他们已经平静地走过了警戒线。
一声惊呼,一辆轿车“吱”地猛然刹住,呀,仅仅相差几公分!又一辆车刹住,一辆,又一辆……没有谁按喇叭。红灯变成了绿灯,整个世界忽然静了下来。
那对盲人走得安详,脸上闪动着阳光般的微笑。
他们不知道,整个世界都在睁大眼睛,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注视着他们相依为命地走过这个城市最繁忙的十字路口。
我的眼睛湿润了,为这伟大的一幕;我的心灵震颤了,为这至极的温情。
我想,我永远都无法忘记这伟大的一幕:在那个秋日的上午,整个世界,为一对盲人让了一次道。
文件复制结束
1天 〉24小时作文
让善良的根扎得更深作文
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作文
不一样的暑假作文
我们身边的数学(1)(更新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