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们的三月生活
——2013年3月教育叙事
2013.3.31 星期日 多云
不知不觉,2013年的3月已走远。回顾这一月,收获不多,问题不少;探索不多,怨气不少。
我怎么了?孩子们怎么了?“我们”都怎么了?
一、天天成长课
(一)、第一周
三班和四班的同学们到兄弟班上同样话题的成长课。形式新颖,的确是有了一定的意义。从主持人、发言人、点评人到听众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不俗,课后感受也非常准确、全面,学生的思维力得到了发展。
(二)、第二、三、四周
这三周,除了给几个学生过生日外,其余时间都是邀请一些爱读书的学生做读书报告。他们是:
宋 悦—《好书推介之——<康震评说唐宋八大家韩愈>》
徐鑫鑫—《好书推介之——<康震评说诗圣杜甫>》
董沁华—《我心中的玄奘——读钱文忠<玄奘西游记>有感》
王 昊—《月满西楼,伊人独伤——忆清照》
李 伊—《我忆“一代词宗”——李清照》
崔文新—《百代宗文——韩愈》
赵彬涵—《河东先生传——我忆子厚》
张昕怡—《诗圣——杜甫》
李太成—《奇才——韩愈》
二、晨诵课
这一学期继续探索如何在初中开设“晨诵课”。因为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内容大增,每周的语文早读只有两天,且学习任务紧,我只能抽出一节时间跟孩子们一块儿诵读。三月份,我们上了三节“晨诵课”,内容还是以《论语》为主,再选一些合宜的诗词文内容。
每次晨诵之后,总觉得不尽人意;同时,教材里要求背诵的内容没有时间落实,我一直在纠结,该不该继续?
1、每周三的早读,诵读时间为25分钟;
2、晨诵的内容必有两则《论语》,诗词文的选择比较灵活,一般是尽量选择与教材中出现的作家作品;
3、制作的ppt很简易,显得单调;
4、诵读的形式也单调,老师讲解内容,学生齐诵、男女生赛诵、指定领诵等;
5、内容较多,晨诵次数少。
三、阅读课
(一)、读书推介课
2013年3月11日,周一的班会课上,我上了一节读书推介课——经典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推介(ppt展示)。
(二)、按照阅读规划,三月应该把《鲁滨逊漂流记》读完,但是因最近活动较多,阅读课的次数减少,因而没有完成规划。下周补看完。
四、生日祝福
这一个月来,我已给王一、付琴琴、范玉龙、李太成、董沁华五位同学过了生日。时间在流逝,孩子们在成长,生日祝福在延续。
五、父母沟通
三月份,除了与个别孩子的家长(因该孩子不写家庭作业)交流外,几乎没有大的交集。
不过,2013年3月22日,我设计了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妈妈,让我走近你》的采访稿,目的是了解自己的母亲,作文课上要为母亲写篇小传,为期中考试的家长会做准备。预想是家长会上把这篇小传并母亲的彩照作为礼物送给家母亲。
六、暴露问题
1、课间操多次被体育老师点名批评,且又被罚到校门口做操一周;
2、第一次月考后成绩分析,学生的心根本不在学习状态,对学习失去信心,不想拼搏、想放弃的念头非常多;
3、学校组织了“班级风采大赛”和“趣味运动会”,学生们依旧是懒洋洋,显得有气无力;
4、上课听讲时,低头的人更多,游离于课堂之外的人更多。
痛定思痛,孩子们的信心是被我的有意或无意的话语销蚀掉的。“解铃还须系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