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跟孩子“斗”
“现在的孩子不得了,我都快‘斗’不过他了!哪像我们小时候,父母说的话都是金科玉律。”“现在的孩子知道的比大人还多,动辄就跟大人‘斗’,要求尊重、自由。”“现在的孩子心眼多着呢!一般情况下,大人还真不容易斗赢!”诸如此类的话,我们时常听家长说。亲子间似乎总在上演无形的斗争,他们斗智、斗勇,甚至斗嘴、斗气、斗心眼。
家长总想着“斗败”孩子,保持家长的威严。可现在的孩子也不好“对付”,他们不再把家长的话当圣旨,而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于是,战争愈演愈烈,结果两败俱伤。
其实,孩子在不断地成长变化,家长要跟上孩子的步伐,与孩子一起成长。尽管家长都是从孩子那个年龄过来的,但时代在飞速发展,家长不能以“过来人”自居用老眼光看待一切,而应与时俱进。再说,当家长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只有用心,才能做到优秀。因此,家长不要和孩子面对面成为水火不容的“对手”,而要肩并肩成为携手共进的“帮手”。
首先,家长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耍家长威风,采取高压政策。结果,孩子虽勉强服从或表面上服从,其实内心却是不服气的。心服比口服更重要。家长要学会聆听,耐心地听完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会有新的理解。谁说家长就永远正确?谁说答案就是唯一呢?家长要把孩子——这独立的个体像朋友一样地对待。平等换来理解,尊重赢得尊重。
其次,家长要避其锋芒,曲线救国。有的孩子脾气特别大,容易冲动。就像麦秸,沾一星点火就“轰”一下燃烧起来,而过后又后悔。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若针尖对锋芒硬碰硬,很容易激化亲子矛盾。家长“以暴制暴”,只会让孩子用更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对待。家长不妨在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和孩子促膝谈心,或是进行笔谈。给孩子平复情绪和思考的时间,也让孩子慢慢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
再次,家长得理饶人,主动和解。不光家长爱面子,孩子也是爱面子的。当孩子认识到了错误,有了歉意、悔意,家长不能揪住不放,也不要板着脸持续实施冷暴力。强势的家长若非要和孩子决个高下,而孩子也偏偏“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话,家庭关系就很容易陷入僵局。人无完人,要给孩子一个台阶,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家长往前走一步,孩子也往前走一步,亲子间的距离就缩短了。
俗话说“多年父子成兄弟”。亲子不是“阶级敌人”,而应成为齐心协力的亲密朋友。合作能够双赢,斗争只会受伤。所以,莫跟孩子“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