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学”走进作文…… 
——兼评《成长求解》《“闷”-“门”=“心”》《 2011+?=幸福》《我的数学之家》
在一个用文字来表达的作文世界里,如果你偶尔采用数学符号或数学符号和文字共同组成标题,或者是采用数学形式来作文,一定会给人别具一格的新颖感,因为这种格式可以化抽象为浅近,使作文收到纯语言文字难以达到的特殊表达效果。我想起了一次以“启示”为话题作文,一个学生独辟蹊径,用数学格式解说自己从家庭中得到了启示:一、正比例与反比例。小时候我碗最小,爸爸的碗最大,年龄与饭碗成正比。我渐长大,我的饭碗变大,爸爸的饭碗小了,年龄与饭碗成反比例。我明白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抗拒不了这一自然规律,只有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才是永恒的。二、循环不等式。家中我怕我爸,我爸怕我妈,我妈又听我的。它给了我启示:任何绝对的自由都是不存在的,自由都要受到外来条件的制约。三、直线函数y=kx。 k是常量,x是自变量,y随x的变化而变化。家中老妈一边大呼肉涨价、鱼涨价、物价飞涨,一边又大篮子地买回鸡鸭鱼肉、时令蔬菜。而一翻存折,存折的数字也一直上攀。它就像直线函数y=kx,物价涨,人们的收入也涨,不必担忧。它说明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极大丰富了。这个学生从家庭中的变化,用数学的眼光捕捉到了写作的切入点,写出了与众不同的作文,这是很值得肯定的。
一般说来,让数学走进作文有以下几种常见格式:
一、借用数学求解格式作文
借用数学求解格式,实际是借用应用文体法作文。这种格式打破了传统作文的习惯,其立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眼前一亮,能够让读者产生一种阅读的欲望。在结构上,因为它省去了一般记叙文中照应、过渡等的累赘和麻烦,其材料直奔主题,表达更加灵活,中心更加突出。这种写法给读者的陌生感,也正是小作者所追求的效果。我们可以心之小语的《成长求解》为范文来剖析一下这种格式的特色:
成长求解
心之小语 http://blog.xxt.cn/bumingzeyi1128
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时光悄悄地流逝,我也在悄悄地成长,我张开眼睛,好奇地观望,想找到更多的快乐,可是,我却发现,烦恼就像一道道方程式,展现在我的面前,需要我去解答。
习题一:
已知:今天晚上的作业有:语文一篇作文,数学课本上的两页练习,外加一张第四单元的测试卷子,英语背诵并默写新概念英语第97课:<A small blue case>,还要看一个章节的《水浒传》,摘抄优美词语,并写出详细的读书笔记。
求:我是否应该认真完成?
解:现在已经21点半,我的英语作业还没有没完成,瞌睡虫就已经拿着刀枪来攻击我的眼皮儿了,我打了个呵欠:已经这么晚了,我已经很困了,完成了作业,还是去睡吧,今天就不读《水浒传》了,明天一定读,一定读。
批阅:不行,今天的任务必须完成,一定要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批阅者:妈妈。
习题二:
已知,爸爸妈妈的童年充满乐趣,他们放学之后,可以三五成群的到小山坡上去爬树,摘野果,拣野鸡蛋,到小河边去捉鱼摸虾,到田野里去挖野菜,挖芦根,他们的许多知识都是在快乐的玩耍中得来的。
求:我成长的快乐在那里?
解:我每天的生活就像复印机复印出来的一样,上学、放学、看书、写字、做习题,同学们都已经去过一百次公园了,每次回来都兴高采烈地告诉我春天有多美丽,告诉我樱花谢了、郁金香开了,告诉我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有多么漂亮,虽然我家离公园只有一条马路,但我却只能望花兴叹。
批阅:父母天天为你操心,让你多读些书书,多学一些知识,都是为你们好,希望你们将来有出息,其实,他们也很想让你多玩儿一会儿,让你少一些烦恼,多一份快乐,所以你应该学会体谅父母的心。
批阅着:老师
习题三:
已知:去年的衣服变小了,外套像紧身衣,长裤像九分裤。
求:我是不是长大了?
解:不是衣服在变小,而是我长高了,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只有几十厘米高的小女孩儿了。
批阅:衣服小了,证明你长高了,长大了,但你不能只长个子,不长脑子,要让爸爸妈妈真正看到你长大的痕迹。你要学会开开心心地学习,快快乐乐地玩耍,写数学题的时候,就不要总是看错运算符号,不是少写个小数点,就是把九看成六,不要半个小时能背诵的英语课文,你偏偏要消磨掉一个小时,你要知道学习是给自己学的,不是给爸爸妈妈学的。另外,练习舞蹈的时候就不要偷懒了,虽然,舞蹈不是主要课程,你也不准备考舞蹈学院,但是,学会武艺不压身,你总应该懂得的吧?
批阅者:爸爸
习题四:
已知:每天上六节课,回到家还有一大堆作业,好不容易有个礼拜天,还要上英语班,舞蹈班、数学班,整天忙个不停。
求:成长到底好不好?
解:虽然每天很忙很累,很单调,但是,我也从十年前那个只会吃了睡,睡了吃的小婴儿,长成了一个小学生,收获到了许多。【因博客限定八千字,以下删节】
批阅:虽然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风雨和坎坷,但我一定不畏缩,不逃避,像傲霜的梅花一样,不屈不挠,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批阅者:自己。
坐在桌边,耐心地解开这一道道成长的方程式,忽然觉得一阵轻松,一阵喜悦:在烦恼中收获着,快乐着,这就是真正的成长。
就这样悄悄地成长着,真好。
这篇文章以数学求解方式构思布局,四个“习题”就是四个类似小标题,把文章划分出了四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要解决一个小的中心问题。四个小问题结合起来,完成对主题“在烦恼中收获着,快乐着,这就是真正的成长。”的表达。实际上,文章的结构特点很明显,是一个“分——总”的横式结构。现在我们逐小部分做个分析:
习题一:已知条件是今晚有很多作业,求“我是否应该认真完成”之解,而自己的解答是“我已经很困了,完成了作业,还是去睡吧”,批阅者态度坚定:“不行,今天的任务必须完成”。别看这样简单的求解过程,可是我们面前自会生成一幅小孩子熬夜作业的艰辛画面。这里既有课业负担沉重的慨叹,又有对培养“今日事今日毕”习惯的赞许,让人在矛盾中思考感悟。
习题二:提出了另一个对比性话题:父母一辈的童年里没有各类辅导班和如山的作业,他们开心于大自然。而“我成长的快乐在那里”?因为“我”的生活每天“复印”着单调和繁忙。怎么办?听(批阅者)老师的教导吧,这些都是为了我们好啊。读到这里,我们会产生感同身受的印象。这就是把普遍的事典型化了。
习题三:发现自己的衣服小了,这证明身体长高了。这个看似没有写点的简单问题,经爸爸一批阅有了意思:“不能只长个子,不长脑子”,把家长的殷殷希望寄托在了谆谆告诫中,读来真实,这样的事谁没有经历过呢?这就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习题四:是自己来解答对“成长”过程的认识,首先是简要回顾了自己成长的收获,接着谈自己的见解:“虽然成长的过程中充满了风雨和坎坷,但我一定不畏缩,不逃避”,这就从侧面展示了自己努力进取的可贵品质。
四个小习题,从四个角度来写自己的成长感悟,这种构思是别具一格的。尤其是安排了四个不同的“批阅者”,各具自己的性格特色,很好的服务了主题的表达。读完文章,我们真的要拍案叫绝了——写得真好!
二、借用数学符号和文字做标题
可以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窥探文章心灵的窗口。细想也是,标题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第一道闪光。看到题目,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拟题者的语言表述功底,甚至可以据此认定文章是否有阅读价值。由此看来,文章题目的陌生化是很重要的。而把数学符号和文字引进标题,便从视觉上给人以十分别致有趣的感觉,就起到了文章抢眼的功效。五彩果的《“闷”-“门”=“心”》一文可以作为这个类型的范文之一:
“闷”-“门”=“心”
五彩果 http://blog.xxt.cn/tangguowawa
蜗牛不快乐,它埋怨自己整天背着一个大房子,苦不堪言;寄居蟹也不快乐,它不喜欢居无定所,每天找房子。它们相互羡慕着对方,都闷闷不乐地生活着。可是我们都知道,它们因为背负着不快乐的想法艰难地前行,所以并改变不了什么。仰望着被风善意推送到高空的风筝,我想:我们曾经是否也是如此呢?
紧紧握着刚刚发下的试卷,刺眼的分数剜着我的心。“79”分!史无前例!我简直要发狂了!老师和同学说了些什么,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只感觉置身于一个回音炉里,脑袋嗡嗡直响。
像逃跑一样离开教室,孤独地走在小径上。初夏时节,青松比往日更加青翠,石榴花也吐出了花苞,有的已经绽放。绿,绿得晶莹;红,红得热情,亮,亮得耀眼。我的心情也随着舒展了许多。突然,我发现在路边的石缝里,钻出几棵不知名的小野花。它们是那样娇弱,没有人为它们松土、浇水、施肥,甚至没有为它们提供生存的空间。但是,它们没有气馁,就靠着自己的努力,开辟着自己的新天地。就在这无人注意的角落,它们为自己打开了一扇门。一阵微风吹来,小野花开始翩翩起舞,点着头给我诉说着什么。我豁然开朗,比起它们,我的困难算得了什么呢?“79”分,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不认真分析,而要一味地沮丧?这和蜗牛、寄居蟹又有什么区别呢?想到这里,我长长吁了一口气:何不“闷”-“门”=“心”,让自己满怀信心地走出愁苦之门?
当心门打开,我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是云淡风轻。当我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时,当我失去心爱的东西时,当我抱怨上帝没能给你一双明亮的眼睛时……我只是换了个角度去思考——打开紧紧锁住的心灵之门,让心潇洒地走出门,我惊喜地发现,经历一些困难,原来也是这么美好!
由于“门”的存在,“心”就“闷”了起来。打破了这道“门”,“心”就可以获得解放。推开门,让“心”走出“门”,改变自己,换种心态,就一定可以释放灵魂的光彩!
这篇文章的过人之处有三点:
其一、标题闪亮。在普遍用文字构成标题的大气候下,小作者别出心裁地借用文字和数学符号共同组合为标题,其创新性可见一斑。如果说借助数学符号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创新,那么再看看这个标题:“闷”-“门”=“心”,巧妙地利用了字形上的特点,寄寓了一定的哲理,起到了发人思考的作用。
其二、真实生动。作文围绕自己的观点(推开门,让“心”走出“门”,改变自己,换种心态,就一定可以释放灵魂的光彩)先从“蜗牛”、“寄居蟹”等的不快乐,引出问题,接着紧紧地联系自己考试的失利,细写了这一次的心理历程。这实际是一次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认知。小作者从自然界的青松翠绿、榴花似火和小野花的生机勃勃中,生发出一种认知的飞跃:“‘79’分,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不认真分析,而要一味地沮丧?这和蜗牛、寄居蟹又有什么区别呢?想到这里,我长长吁了一口气:何不‘闷’-‘门’=‘心’,让自己满怀信心地走出愁苦之门?”。这是十分珍贵的思索过程,展示了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接下来的四、五段的议论,就水到渠成了。尤其是“打开紧紧锁住的心灵之门,让心潇洒地走出门,我惊喜地发现,经历一些困难,原来也是这么美好”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小作者的心境是阳光普照般的温暖明丽。这两段既凸显了主题,也起到了给文章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三、语言形象。比喻、排比、拟人、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词语的锤炼、句式的变换,让文章读来朗朗上口,表现力极强。难能可贵的是,记叙与议论融合自然,全文做到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七彩丁香的《2011+?=幸福》一文可以作为这个类型的范文之二:
2011+?=幸福
七彩丁香 http://blog.xxt.cn/13dingxiang
“2011+?=幸福”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陷入沉思:是啊,加什么呢?我静静地反思着,想起了……
我想起,操场上努力训练参加区广播操比赛的身影。一遍一遍的训练着每一个动作,力求达到最标准的姿势。虽然每天训练回家后,累得浑身软绵绵的,但还是坚持打开电脑,看着视频,再揣摩几遍,才满意地笑了。我想,那是因为自己终于领会了动作要领,才可以笑得如此舒心,如此快乐吧。在那一刻,幸福不就来了吗?我恍然大悟:原来2011+汗水=幸福!
我想起,我眉头紧锁坐在书桌前。哦,这一段总觉得爸爸不理解自己,内心烦恼不已。忽地,桌上的手机响了起来,我打开来一看,原来是好朋友的短信:“我们来签约: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本周是世界好友周…”。上面说如果我把短信再回给她,那我们就是一辈子的好朋友!我笑了,舒心地笑了,笑出一脸暖暖的眼泪,轻轻按下发送键。把这小小的幸福珍藏在心底,我豁然顿悟:原来,2011+友情=幸福!
我想起,每天晚上在灯下苦读,疲倦时,我活动活动发酸的身体。这时,妈妈总会拿来一杯温热的牛奶,看着我喝下。妈妈知道,我写作业的辛苦,准时送来一杯奶让我提提神,缓解缓解疲劳。每次,看着妈妈轻轻带上门离去的身影,一股暖暖的感觉涌上心头,幸福无比。我豁然开朗:原来,2011+母爱=幸福!
我想起,我还想起,我又想起……
2011+?=幸福,我相信,我找到了答案!
这篇文章是很有特点的。从整体上看,它采用的,既是借用数学符号法做标题,又是段尾“中心句反复排比”法制造亮点。二者有机结合,便形成了文章的独有特色。
文章标题中的“?”号,很能吊起读者的口味,一看到标题,就不由得会思考“?”的潜在意思。而文章的开头正是顺应着读者的思路,把我们引入到了对文章的阅读中来。一个“想起了”,很自然地承启了下文。主体段用三个“我想起”分别领起,并展开叙述。第一件事写“我”认真练习,用汗水换取成功,这就是“幸福”;第二件事写时刻把友情放在心里,有了“友情”就是“幸福”;第三件事写时时陪伴着自己的母爱就是“幸福”。其实,能够切合“幸福”的生活中的小事很多,还可以举出很多来,但是,文章要求我们必须省略很多实例,而只能挑选更好的素材进入作文,所以,小作者对于省略的处理还是很有艺术性的,她采用了“我想起,我还想起,我又想起……”这样的省说格式,突出了主体段落。
结尾“2011+?=幸福,我相信,我找到了答案”一句,简洁明快,扣题严谨。读到这里,我们也感觉到,自己找到了“2011+?=幸福”的答案——实际上,就是明白了这篇作文所表达的主题。
三、借用数学符号做小标题
在文章中间,嵌入几个小标题,能够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内容,眉目很清楚。从写作角度说,运用小标题也可以为我们打破时空界限,提供选材方面的便利,让我们省却很多过渡性的话语。如果小标题拟得好,还可以一展作者的风采。一般而言,拟出三四个小标题较为常见。这是因为,小标题如果太少,说明本文涉及的片段和场景简单,只用寥寥数语的过渡就能够解决问题,不能表明有选用小标题的必要性;小标题如果太多,由于全文篇幅一般只在600-800字左右,则每部分字数会太少,不容易把有关内容交代清楚。因此,拟定小标题应简明、准确地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小标题之间要有必要的关联:或者结构形式一致,或者内容上属于并列,或者情节上有前后勾连。但是有一个原则:各个小标题的内容,必须锁定在指定的话题之内,不然,很容易出现偏离题旨的现象。
在遵从拟制小标题的基本要求之下,如果我们偶尔借用数学符号做一次小标题,我相信,一定会增加文章的可读性。现在我们以永恒之歌的《我的数学之家》为范文,来看一下借用数学符号做小标题的特点:
我的数学之家
永恒之歌 http://blog.xxt.cn/2010sxd
我们家是一个数字之家。1、2、3、4扮演着平凡的角色,+、-、×、÷演绎着生活的乐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组成了我们的数学之家。
循环不等式
说起家庭地位嘛,那是随着不同的时间、地点变化的。总的来说,就是爸爸妈妈 妈妈>我 我>爸爸,一个循环不等式。
在家中,爸爸的权力最大,电视归他管,电脑归他管,妈妈被他使唤来使唤去,但就是很难管我,有许多事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比如:爸爸嫌天热,想买空调,嫌出行不便要买车,跟我商量。“不行!多浪费呀!既不环保,又耗电,耗油,不买了!” 于是,就真的没买了。而妈妈呢?整天让我学习,读书,烦死了。而又不敢和她争论,她总是比我有理。
可能是相生相克的道理,所以这个家才快乐,才美满。
爸爸>我、妈妈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我不怕爸爸,但是一遇到他喝了酒或者有烦心事时,就该向我和妈妈发脾气了。
这时候,他一声“办作业!”“睡觉去!”我哪敢不从?赶紧拿出作业开始写,或者爬床上去寻找睡意!有什么办法呢?他是老爸嘛,我是敢怨而不敢言呐。
“关上电脑,不然我就……”爸爸的矛头又指向了老妈,老妈还想说什么,一看这个架势,就只好关机走人。
而他则躺在床上倒头就睡,等他醒来时,早已不记得之前的所作所为了,哎,这个老爸呀!
我>妈妈、爸爸
“儿子,这点弄不好了,帮忙一下!”
“儿子,教我做……东西吧!”
“儿子,这是怎么回事?”
这几乎是每天都会听到的声音。甭管怎么说,他们必须承认,在电脑上我是老师,他们都是学生。
电脑这东东,他们一旦弄不好了,就一定得找我这位“专家”了,因为有我,所以修理或组装电脑,基本上没有花过钱或误过事。
去年,我回了趟老家,刚住上一天,老妈就打电话给我:“你什么时候回来呀,电脑又坏了!”我听了很得意,看来离了我还真不成戏!这是我>妈妈,爸爸的时候。
妈妈>我、爸爸
妈妈最大的时候,无非就是爸爸不在家的时候。老虎不在家,猴子当霸王。妈妈让我自己洗衣、刷碗,有时候还让我做饭,大部分时间我是能完成任务的。也有特殊情况【以下有删节】
妈妈=我=爸爸
爸爸因为工作忙经常不在家,妈妈和我又有很多事,所以能在一起分享的时间很少。
当然,也有平等的时候,那就是在观看节目或视频时候。
每年春节,我们都在一起观看联欢晚会。大家谈论着,交流着每一个精彩的节目,我认为那时家庭才是最和睦的。
大家都说我长得像爸爸,继承了爸爸睡懒觉的习惯,继承了妈妈爱说话的毛病。所以,由此看来,大家本来就是平等的,这个数学之家应该永远快乐、和睦、平等。
这篇文章是以等式或不等式的方式来展现家庭生活的画面,它比直接写“我的家庭”要令人抢眼,读起来不只增加了活泼感,而且能够令人回味。
作文的开头起着总领作用,“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组成了我们的数学之家”,语言富有哲理,自然地承启了下文。
第一个小标题“循环不等式”,表面看是“爸爸妈妈 妈妈>我 我>爸爸,一个循环不等式”,实际是,风趣地写出了家庭的平等与民主。在这个家庭里,不是谁主宰谁,而是要看谁的意见更正确一些。和谐气氛,见诸笔端。第二个小标题“爸爸>我、妈妈”,写“爸爸”酒后的“威严”,这个“>”,让人有点忍俊,因为我们读出了“我”和“妈妈”对“爸爸”有限度的忍让——“好人不给醉汉斗”,这就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喜剧性。第三个小标题“我>妈妈、爸爸”,展示的主体是——“我”的电脑技术。在大家遇到电脑技术问题时,正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第四个小标题是“妈妈>我、爸爸”,写的是“妈妈”在教育“我”的问题上的严格和“爸爸”对“妈妈”的敬爱,使用的是身边小事,反映的是真实生活。第五个小标题是“妈妈=我=爸爸”,强调了家庭的平等融洽氛围,这部分也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
很显然,,如果只是把文章中的事件用常规方法记叙出来,其表达效果肯定没有数学格式所表达的理想。而我们要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创新,必须考虑文章的思想内涵,内容要具有广度、深度;必须让思维展开,让笔法灵活。不能片画追求形式的创新,而一定要防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