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读《麦田里的老师》有感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1-11 11:17:22 作者: rapoo

读《麦田里的老师》有感

读了李崇建老师的《麦田里的老师》一书,深感崇建老师对待孩子有着一颗慈悲之心,对待问题有着常人难及的智慧之心。

崇建老师所遇到的学生大都是些令学校烦恼,令家长痛心,自己迷茫的“问题”孩子。崇建老师不仅让这些孩子们爱上了写作和学习,而且使这些原本偏离轨道的“问题”孩子发现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的意义,找到自己内在的渴望,改善与外界世界的连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他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一、静静地守候孩子们成长的契机

崇建老师始终相信“无论孩子作什么选择,没有孩子想沉沦。他们都想向上奋进,都想成功,都想被爱、被接纳,想当有价值的人”。这也是所有教育者所期望的,然而道理每个人都懂得,大家所真正关切的是如何操作才能正确引导孩子,而崇建老师便用实际行动为教育者们解答了这一疑惑。

山毛榉是所有教师眼中无可救药的孩子,逃课、吸烟、打架、偷盗。崇建老师担任起了他的导师,他也曾生气、不耐烦、愤怒。但他最终选择接纳这个孩子,让他和自己住在一起,帮助他分析各种行为的利弊得失,陪伴着他一道成长。最终使得山毛榉有了质的变化,逐渐具备独当一面的领导者能力,在音乐上的造诣也逐渐显现,作为鼓手参加了欧洲和亚洲的乐团公演,21岁就考出了载运货车的驾照,可以实现自己开着任何车进行环岛行,成为热烈追求梦想的上进青年。

二、建立主文化

建立家庭或者班级的主文化,是开展教育的前提。一个家庭,如果有着良好的阅读氛围,家庭主文化就存在,一个班级如果有着良好的阅读氛围,班级主文化就存在,家庭管理和班级管理就会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

崇建老师强调作为家长或者教师,要努力建设家庭或者班级的主文化,让那些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习惯。有了这样的主文化的引领,即使孩子有一些次文化,家长和教师也不用过分担心。

三、察觉内在感受

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喧哗,你该怎么办?指责、生气、无所谓、置之不理还是告诫命令?

崇建老师觉得最简便的方式是深呼吸,觉察自己的内在感受和渴望,整理自己的感受,稍作停顿,不粗暴、不急躁、不提高语调和嗓门,神态淡定,眼神专注,以坚定和缓的语气告诉他大声喧哗吵到了其他同学(传达我的讯息),同时询问他大声喧哗的原因,和平时良好的表现不一样(联接他内心的渴望),是不是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正向好奇)。

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曾经一遍又一遍指责过孩子们的过失,指责过他们的粗心、指责过他们的迟到、指责过他们的犯错。那样的做法究竟有多少作用呢?反而让有的孩子产生更深的负面情绪,并将其深埋心底,久而久之会产生巨大的负能量,伤人伤己。我们要做的是静心思考,给孩子最深层的关怀和正向引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渴望并产生改变的能量,转化为积极的行动,逐渐改变旧有的习惯养成好的行为。

崇建老师通过自己的生命成长的故事,让我们懂得教育是需要爱和智慧的长远之路,提醒我们为了孩子,要记得回到麦田上!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