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好了,站稳了,毫不起眼的石头也会变成精品一件,一旦倒下了,就是乱石一堆:

小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家长都有着足够的耐心一遍遍鼓励孩子:小宝贝慢慢来,真棒!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了,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了,以前打坏杯子赶紧看看孩子有没有事儿,弄脏衣服就换下来洗,慢慢的孩子长大了一点,一旦出现问题,“调皮捣蛋”“坏孩子”等称呼不知从何时起开始挂在大人的嘴上,再也回不到小时候的“乖宝贝”时代了!现在所谓的“坏”和孩子幼儿时那么多所谓的“乖”,反差极其巨大!
为什么现在的许多孩子们不接受家长的理念?答案很简单,那是因为家长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及时跟上孩子发展的步伐,在孩子发展的“四个关键阶段”没有扮演好相应的角色:
幼儿期:像爸爸妈妈一样,把孩子抱在怀里关心呵护,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小学期:像老师一样抓着孩子的双手,教她规矩,养成好的习惯;中学期:像教练一样牵着孩子的一只手,教她靠自己完成规定动作,锻炼能力;大学期:像朋友一样把她推开,让她独立面对一切,远远眺望,哪怕是摔倒了,只要能够爬起来就不要管她。
但是很多家长没有做到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孩子上高中了还像幼儿期一样想把孩子抱在怀里,势必会让孩子出现成长不足的问题,家长落个“顶着蒜臼唱戏——出力不讨好”的结局,但是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引导孩子发展,而是草率地给孩子们“贴标签”,戴顶“问题孩子”的帽子!
最近一段时间特别的忙,除了工作,接触了几十个问题孩子,有重点高中重点班辍学的,也有小学三年级就想打工的,更有指着家长发出“我到十八岁就弄死你”的威胁等等,经过一番努力最终解决了问题,总结发现这些孩子的共同点:生活在问题家庭里,而这些问题家长根本就意识不到是自己的问题,一个劲儿在孩子身上找原因。这其实也应验了“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这句话。
这些孩子有的其实很优秀,但他们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他们的心情也随着孩子的分数变化不断调整着跳动的频率:动辄以“成绩下降”“调皮捣蛋”“不听话”等等为诱因,以“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最“万能”的话为借口而随意折腾孩子!
老家“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的俗语,说明了孩子三十岁之前最重要是父母给的面子,父母是公安,孩子就是“公安的孩子”,父母是保安,孩子就是“保安的孩子”,只有等到孩子三十岁,爸爸妈妈把他成功地培养成为公安,他们就是“公安的爸爸妈妈”,一旦爸爸妈妈成功地把孩子培养成为保安,他们就是名副其实的“保安的爸爸妈妈”!
但是,现实中总有很多自以为是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无原则地按照自己的心思提要求,孩子一旦出现一点点的问题就大惊小怪,生怕别人笑话。我就搞不明白了,培养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有什么关系?退一万步讲,真的有人“哈哈哈哈”笑话你了,然后哪?又能够怎么样?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的去吧!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只要坚定信念,挺住,未来就一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育孩子亦是如此:父母摒弃分歧,坚持让孩子自己发展,哪怕是一堆乱石,摆放好了也就成了艺术品,把孩子的优点合理的发挥,成功的希望就会大大出乎你的意料!
一旦你成功了,说的什么话都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家看到的是你头上的光环;一旦没坚持住失败了,说的什么话都是pi话,大家看到的都是你的教训。
人生处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