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让你文章生妙趣 
——兼评《真是没想到啊》《一颗种子的经历》《周冲之第一次拔牙记》
中小学生写记叙文,一般都是从平铺直叙开始,先要求把事件叙述完整,重点分明,而后慢慢地提高技巧性。其实,技巧并不是神秘的,它只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有时顺手拈来,就能让文章灿然生辉,波澜起伏。譬如:巧合法。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偶然得到了一把紫砂壶,是珍爱有加。睡觉时,他把紫砂壶特意放在床头小柜上,没想到梦中一伸胳膊,把壶盖子碰掉了。惊醒之后,又气又心疼,心想,没盖子的紫砂壶还有什么用,于是一甩手将壶扔到了窗外。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壶盖完好无损地落在拖鞋上。想到已经扔到窗外的茶壶,他又悔又恼,一脚把盖子踩了个粉碎。等到吃过饭出门去,一眼看见窗外的石榴树上,那把没盖的茶壶正完好无损地挂在树杈上。这就是典型的“巧合”。
常言说,“芝麻掉到针眼里——巧上加巧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巧合的事:《周冲之“第一次拔牙记”》中,妈妈再三再四说服教育,要帮“我”把“一颗快掉却一直掉不下来的门牙”清理掉,以方便新牙正常生长。可是“我”捂住嘴,任妈妈说破天也不让拔。结局是,“我”胜利了,可是,“我”吃饼干时,那牙却“被我用一口饼干‘拔’掉了”;在其他作文中我也曾看到:几个学生踢足球,只一脚,球不偏不倚落到了一辆路过的自行车车篮里;张嘴打个哈欠,就有小虫子飞到了嘴里;迟到的学生祈祷千万别遇见班主任,可是刚气喘吁吁地跑上楼,就撞到了班主任的怀里……这样的巧事真是不胜枚举,俯拾皆是。既然巧合之事那么多,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作文时选择使用巧合法,也并不是困难的事。
咱们看五彩果小朋友的《真是没想到》一文,巧合手法用得多么自然。文章告诉我们,正因为搬了新家,“我”情不自禁地思念自己的往日伙伴,所以便回忆起三人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连用三个“忘不了”的趣事,来铺垫三人的友情,这份情意就是思念的感情基础,说明“我”的思念是发自于内心的。正在“我”为失去亲密的朋友伤感时,奇迹发生了。第一个巧合是遇到了王莹,接着发生了第二个巧合,遇到了晓洁。因为事情完全出人意料,所以在写巧合的情节时,小作者很注意通过细节来展现惊喜的场景,让巧合更趋于合理、真实。巧遇王莹时,先写惊喜的心理:“真的是她——我朝思暮想的好朋友王莹,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怎么会在这儿遇到她”,再写要给对方惊喜的行动:“我来不及多想,轻轻地走到她背后,‘啪’地拍了她一下”。继而写对方的惊讶神态:“她打了一个机灵,眼睛睁得很圆,嘴巴张得老大,满脸困惑中写满了惊喜”。接下来一句过渡,引出了下一个巧合,而描写的方法也作了适当地调整变换,给人以新颖愉悦的感受。这就是巧合手法所产生的喜剧效应。
巧合法,是指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文势起伏跌宕的写作方法。巴尔扎克就很看重这种方法,他说:“偶然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若想文思不竭,只要研究偶然性就行。”对生活最精彩的艺术表现,就在于通过偶然,揭示必然;通过个别现象,揭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和实质。所以,自古就有“无巧不成书”的说法。巧合,既能更集中、强烈、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又能以其戏剧性,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审美魅力。
我们再看冯圆琳小朋友写的《一颗种子的经历》,就是研究偶然性才写出来的。这篇文章采用了递进式巧合法,一步步把事件推向了高潮。故事开始很平常,“我”捡到“一颗椭圆形的,褐色中镶嵌嫩绿色花边的种子”,当时“我”并没有往深处想,只是“把它一脚踩进了松软的土壤里”。这就为故事发展的“不平常”做好了铺垫。后来我发现被“我”踩进泥土里的种子“冒出了一节嫩绿的小苗”,这是“无心插柳”的一次巧合。而“我”并没有看重这棵小苗,而是“满不在乎地把小苗随手往马路上一丢,便离开了”。这就为下一个巧合埋下了伏笔。“过了好久”,“我”竟然又在马路边上发现了它, “小树苗已经有十几公分高了,只是树苗的根部随着水泥地的缝隙弯弯曲曲地向外伸展着,几片椭圆形的翠绿色的嫩叶上蒙上一层薄薄的尘埃”, 这是“柳成荫”式的巧合。正是这种巧合给了“我”强烈的震撼,于是就有了揭示主旨的结尾的议论和抒情。
运用巧合法作文,要注意巧合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都应该合乎情理,切不可胡编巧合,违背常理。否则,就会失去真实性,弄巧成拙。写到这里,不由想起《为学》里的一句话: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得困难了。看来,重要的是大胆地去践行。
真是没想到
五彩果 http://blog.xxt.cn/tangguowawa
我搬新家了。百无聊赖地看着园丁给花草浇水,情不自禁地想起原来的小伙伴们。
我和王莹、晓洁从小就是好朋友。
忘不了我们在小区后院的水池边吹泡泡。我们的工具不是吸管也不是铁圈,而是自己的手。当我用手……创造出第一张泡泡网和第一个泡泡时,她们眼里流露出了惊奇和赞赏。我们分了工,一个人吹泡泡,两个人做泡泡网。不一会儿,十几张泡泡网和十几个大泡泡升上了天空。我们看着它们越飘越远,开心极了。
忘不了我们在草坪里拔了小草编一张小小的草席。编着编着还编出一首儿歌来,“编编编,编草席,我把草席给蚂蚁,蚂蚁当作跑步机;我把草席给小鸟,小鸟带它飞窝里。……”
忘不了我们用胖乎乎的小手筛选胶泥,再把胶泥揉搓到一起,为小鸟做成小房子,还铺上软软的草席。看看,我们多有创意。
可是,她们现在在哪里啊?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视线里,马尾辫、绿色的卡通上衣和牛仔裤,紧接着便听到一声怒吼:“艺洁,你再捣乱!”这声音是那样清脆而熟悉。我定眼一看,真的是她——我朝思暮想的好朋友王莹,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啊!怎么会在这儿遇到她?我来不及多想,轻轻地走到她背后,“啪”地拍了她一下,她打了一个机灵,眼睛睁得很圆,嘴巴张得老大,满脸困惑中写满了惊喜:“你怎么会在这儿!”
“我家住在2号楼。”并用手指了指。
她手舞足蹈地说:“啊,太巧了,我住在3号楼!”
“耶!咱们竟然都搬到清华园来了。要是晓洁也住这儿就好了。”
“Hello!兔子们(同志们)!”
谁敢叫本小姐兔子,我扁她。哎——?不对,这声音怎么那么耳熟啊,好像是晓洁?我猛地一回头,差点让“哈雷彗星”再一次撞“地球”(两颗脑袋碰在一起)。揉揉眼,不错,就是她。想曹操曹操到。在她的眼里不光是困惑,还有无限的惊讶。“你们该不会也住在这儿吧?”我俩哈哈大笑起来。“我住2号楼,她住3号楼,你住几号楼?”“8号!”她兴奋地回答。我们激动得拥抱在一起。
分别后,想着以后再也不容易见面了,心里好难过。没想到爸爸妈妈们没有商量,竟然不约而同地把小家都搬到了清华园。这份惊喜,真是没有想到啊!
一颗种子的经历
冯圆琳 http://blog.xxt.cn/521789
那天阳光明媚,空气格外好,我无意间在路边的草丛边发现了一颗小种子,那是一颗椭圆形的,褐色中镶嵌嫩绿色花边的种子。“种子?”我把它一脚踩进了松软的土壤里。当天夜里,就下起了一场淅淅沥沥的小雨。
不知过了多少日子,当我又经过那里时,“天哪,真不可思议!”我惊喜地叫了起来,因为惊奇地发现,那个被我踩下去的种子冒出了一节嫩绿的小苗。
“会不会是草?”我扒开了那嫩芽下面的土,把那根小苗连根拽出,果然还是那颗种子: 褐色中镶嵌嫩绿色的椭圆形种子,只是上面冒出了一节嫩芽。我满不在乎地把小苗随手往马路上一丢,便离开了。
过了好久,一个下午,我发现在马路边的水泥缝中冒出一棵生机盎然的小树苗,样子好像那个被我拔扔了的那棵小苗。我蹲下来仔细观看,小树苗已经有十几公分高了,只是树苗的根部随着水泥地的缝隙弯弯曲曲地向外伸展着,几片椭圆形的翠绿色的嫩叶上蒙上一层薄薄的尘埃。
一颗平凡的小苗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是我料想不到的。想想这一切是多么巧合,当它被我踩进土里时,它立刻如鱼得水地成长起来;当我把它随手扔到了马路边上,它竟然没被压死,反而坚强地成长在了水泥缝中——这真是生命的奇迹!
周冲之“第一次拔牙记”
周冲 http://blog.xxt.cn/317911889226
不算很白,但是圆圆的小脸上,长着一双不大但是亮晶晶的小眼睛,塌鼻梁,微微上扬的嘴唇,一笑就会露出洁白的牙齿。不对不对,现在,每次笑的时候,就会露出一颗快掉却一直掉不下来的门牙,因为有一段时间了,整颗牙有点黑,真是影响“市容”!现在正在苦恼这颗小牙齿的人就是我了。
“来,别动,让妈妈给你拔了。”妈妈边按住我边把手伸向我的嘴里。
“不是吧,妈,你可别吓我!”我边挣扎边大叫。
爸爸看我们这么热闹也跑过来,“别动嘛,周冲,你得表现得像个男子汉。”爸爸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妈妈手伸进的可不是他的嘴巴。
“我不要,呜呜~~ ”我胡乱地吱唔着,使劲地闭着嘴巴。
“孩子,你听妈妈说,你的牙齿已经活动好长时间了,你看,新牙已经从里面长出来了,如果这颗再不拔掉,会影响新牙的。”妈妈见来硬的不行,就道理服人起来。
“嗯嗯,可是,我还是不让拔,坚决不让!”我怕妈妈给我来个出其不意,说话的时候还不忘用手捂住嘴巴。
“周冲,你可真不坚强,你看,牙齿就快掉了,只连着一点点肉,你只要使劲一闭眼,不就掉了嘛。”爸爸边笑还边向我挤眼。
我使劲地闭了一下眼,“嗯……我闭眼了,可是,牙齿怎么还没有掉?”我捂住嘴巴问爸爸。
“哈哈哈哈,”爸爸大笑起来,“你以为你闭一下眼牙齿就会自动脱落呀。我是指让你妈妈把手放进你嘴里后你再闭眼。”
“我不,就不,坚决不!”嘿嘿,我可是头一次意志这么坚决,感觉自己真有点地下党的坚强。
爸爸妈妈看实在说服不了我,只好作罢,我为自己的胜利在心里偷偷地欢呼,“嘿嘿,妈妈,那我出去玩会啊,被你们按住这么久我都累了,吃点东西。”我边说边拿起了桌子上的苏打饼干就往嘴里送。
“噢——”我大叫一声。
“怎么了怎么了?”妈妈跑过来问。
“妈,你看,”我从嘴里吐出了那颗折磨我这么长时间的门牙。嘿嘿,被我用一口饼干“拔”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