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诗和远方
中午放了学,随着身边熙熙攘攘逛街的人群,我拐进了一家书店。
已经是三月份了,想来每年都少不了的文学作品集应该出版了。天天柴米油盐地混着,差点把这茬事给忘了。
问服务员,她直接把我领到了一排书架前——那里赫然排着一列我要的新书。
虽然算是个中年妇女了,但是,对于文字,我还是喜欢空灵的散文。小说虽然故事动人,却一直不是我的最爱,那些曲折的情节,我自觉高攀不上。翻检了一通,只找出了一本《2015年度中国散文精选台湾卷》,想来有台湾卷必定有大陆卷,可是遍寻不着。
店员见我犹豫不决,说:“这里还有一套新出的书,你看看吧。”她把我领到了另一排书架前。指着几本装帧非常精美的大书让我选。我一看书名,是《中国好文章》,不知是什么好文章,随手掀开,一篇文章的题目炫目而来,《祭十二郎文》。原来是一本古文精选。我忍不住笑了。那个店员小姑娘有点愕然。
“你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吗?”姑娘摇了摇头。
“我是老师,天天跟我们的学生学习这些。”就在刚才,下班前,我们还在学习这篇文章。
姑娘腼腆地笑了。
其实,我是这家书店的常客,以前他们的店员都和我认识的,和我特别熟悉的几个还经常给我留着不太好找的新书,比如张爱玲的那本《异乡记》。这个小姑娘是我第一次见到,还不了解我呢。不过她倒是很热情。
最后,我还是找到了《2015年中国散文精选》,只不过没写大陆卷而已。
挑了几本自己比较喜欢的,提着一个书袋子在小街上溜达。看着身边提着菜袋子行色匆匆的诸色人等,脚下竟然有了轻飘飘的感觉。
迫不及待地看了第一篇,竟然就发现了陈忠实在《我去你来无尽意——怀念贤亮》中这样的一段文字:
章永在接过马缨花给他的一个馒头时,他发现了她留在馒头表皮上的指纹,且有这样的文字描写:它就印在白面馍馍的表皮上,非常非常的清晰,从它的大小,我甚至能辨认出来它是个中指的指印……读到此,我颇生诧异,年复一年都处于食不果腹饥肠辘辘的章永,在得到白面馍馍时该当是猛咬大嚼才对,怎么会有别一番怡情的发现和欣赏?如若是我,早已迫不及待地吞嚼了。稍过片刻便有意会,这个章永不妨当作张贤亮,大约只有张贤亮才会有此发现有此怡情,在于他有一根对文字对异性美尤为敏感的神经,对白面馍馍表皮上的马缨花指纹的发现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欣赏的怡情也就泛滥出诗性的浪漫了。
在平凡甚至多舛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关心粮食、蔬菜和馒头,但是也不能让人间烟火淹没了诗性的神韵。章永或者说张贤亮抑或陈忠实,其实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深谙生活之诗性的高人,和物质有关,更关乎精神。
忽然就想起了那句话: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柴米油盐的日子里经常到书店逛一逛,静下心来的时候也敲打几行文字,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不做作,不伪饰,这也算是在追寻我自己的诗和远方吧。
下午上课的时候,我把这套书和上面的那句话推荐给了我的同学们。高中生活稍纵即逝,虽然枯燥、紧张,孩子们,我们的高中生活,也应该有诗和远方。
我可爱的学生瞪着懵懂的大眼睛,似懂非懂。但我想他们早晚会懂。
作为学生人生路上最美丽阶段的一个同行者,陪伴他们诗意地走向远方,虽然艰难,但,我无怨无悔。
向着诗和远方,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