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醉红楼记三读《红楼梦》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1-25 10:44:46 作者: rapoo

醉红楼

——记三读《红楼梦》

再读《红楼梦》,已是第三遍。第一次看罢好多年了,只模模糊糊记得书中主要人物,知道宝黛凄婉的爱情故事;王熙凤的精明强干,外加一点点狡诈和恶毒;薛宝钗的豁达与一点点世故,至于哪金陵十二钗却不能一一数来,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及琐琐碎碎的家长里短更是混混沌沌理不清,梳不明。

第二次断断续续读了近半年,看完曹老先生的前八十回后,因怕失原味,竟没了心境继续读高鹗所续后四十回。女儿中考前夕,学习任务异常繁重,常常陪女至十一点,万般无聊,复又拾起这本厚厚的《红楼梦》,且坚持每晚必读,直至全部读完。原来,所谓十二金钗,乃南京官宦之女: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王熙凤、李纨、秦可卿、妙玉、史湘云、巧姐十二美才女。从对黛玉的不喜欢到完全读懂了她自小寄人篱下自卑及不安全心理,与宝玉打打闹闹、分分合合,在一起总要闹些别扭不欢而散,或是竖起尖尖的刺不允许任何人触及她柔软脆弱的内心,包括她最爱的宝玉。黛玉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使得很多丫头婆子对她都敬而远之,这种性格与后来贾母及王夫人等不许她嫁于宝玉不无关系。

我常常想,假如他们和谐相处,再铸就出一段美满姻缘,失去至亲又无财的黛玉会用什么还宝玉?她的娇弱、尖刻终究毁了她的婚姻,更要了她的命。香消玉陨的那一刻,缱绻缠绵的爱情也随之灰飞烟灭了,孤独落寞的黛玉满怀对宝玉的哀怨悲愤而逝,只落得痴痴傻傻的宝玉空劳牵挂着。

“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你,也还的过了。”难道皆因黛玉给不了宝玉一生的情爱,唯有眼泪吗?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起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那天,我再次读到一边是黛玉悲凄离去,一边是宝玉结婚鼓乐震天响这一章节时,禁不住潸然泪下。从前所有对黛玉的不喜欢都化作了同情与怜悯,想这样一个心事重重的弱女子,为什么不天随人愿成就了她的婚姻?我也是多年前相继失去了双亲,儿时被父母娇宠的幸福仿佛如昨。虽然每逢节假日我不能像身边的同事朋友一样携夫带子看望父母,但至少我还有丈夫陪伴,爱女相随,而黛玉什么也没有,唯有对宝玉的真爱。

十二正册金钗的结局是:黛玉、元春、王熙凤病逝,宝钗、李纨、史湘云寡居,迎春被丈夫虐待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妙玉被强盗劫持下落不明,秦可卿迷一样死去,巧姐幸得刘姥姥相救,曾经热热闹闹的大观园像深秋最后一季黄花最终被深深埋在了寒冷的冬天。

第五回宝玉游幻境一首《飞鸟各投林》歌中写到:“……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按曹老先生的原意似乎应该以悲剧结束,而高鹗所续虽是宝玉出家,而 “兰桂齐芳,高魁得子”,即贾兰高中,宝钗有喜,家道复兴之意,本人以为乃一大败笔,亦或许因我顺徙了悲剧更能打动人的老路才有这样不同见解罢。

由于书后一张主要人物关系图错误地把王熙凤画在了宁府,读前两遍我一直疑惑宁府的王熙凤怎么竟掌管着荣府家事?在秦氏丧事上贾珍还专门请王熙凤帮忙主事?第三次读《红》,我才彻底明白:贾珍为宁府,贾赦、贾政两亲兄弟为荣府,王熙凤本就是荣府贾赦之儿媳,自然因为她处事精明利落而做了荣国府的大当家。

再读《红楼梦》,我收获的已不单单是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各色人物关系,更多是常沉醉于书中的美景、美句、美诗、美画……且看:

荷袂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警幻仙子)。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若水杏(可人儿薛宝钗)。

黄花满地,白柳横坡。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激湍,篱落飘香;树头红叶翩翻,疏林如画。西风乍紧,初罢莺啼;暖日当暄,又添蛩语。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之榭;纵观西北,结三间临水之轩。笙簧盈耳,别有幽情;罗绮穿林,倍添韵致(大观园美景如画)。

……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