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走进多彩的人物世界感悟多样的人物写

发布时间: 2018-01-28 10:37:47 作者: rapoo

走进多彩的人物世界,感悟多样的人物写法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四)

本单元的课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多彩的人物世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的弹琴姑娘;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聪明有礼貌的高斯……学习本单元,要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

现在,就让我们到课文里去和这些人物进行交流。本单元写人的文章有以下几篇课文:

《少年闰土》:这是小学阶段的一篇传统课文。文章通过“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情及对闰土的怀念之情。

《弹琴姑娘》:通过对她琴声的描写,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文章语言清新、流畅,构思巧妙。

《高斯智断瓶中线》: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高斯年轻时候的故事。故事先讲在高斯顶着烈日去上学的途中,一群人出了一个难题,要高斯不打开瓶塞,把瓶中的线弄断;接着讲正当高斯一筹莫展时,一位好心老人的老花镜给高斯了很大的启发,于是,他利用老花镜聚光的特点,成功解决了难题。

这三篇课文虽然都是写人的文章,但是每个人物又都有自己的特点。

(一) 走进多彩的人物世界

记得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哪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其实,人也是一样,每个人的个性、脾气、爱好也不会相同。

《少年闰土》一文里的主人公闰土的特点是在作者的笔下这样生成的。课文是先通过优美生动的画面描绘印象中的闰土,说明“我”对闰土印象非常深刻;接着写“我”与闰土认识的过程;然后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情。从这些内容中,一个既腼腆又活泼,既聪明又能干,既知识丰富又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便呈现在我们面前。

现在,就让我们欣赏其中的一个画面:

“闰土会捕鸟,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会从“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闰土捕鸟很有经验。尤其是用短棒支起竹匾,更能看出他是捕鸟高手,因为是短棒,拉动后竹匾会很快落地,鸟想飞起来也来不及了。就这样一件小事,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又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便跃然纸上。闰土的性格特点也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弹琴姑娘》一文表现出弹琴姑娘有着“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而课文则是通过“我”不论是清早还是夜晚,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都能听到美妙的琴声来表现弹琴姑娘有着“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性格特点的。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它们多么淘气啊,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人们都到街头、湖滨、广场、公园里去乘凉,然而在那窗口里,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细细阅读这优美的文字,眼前似乎呈现出春雨正在淅沥淅沥地下着,从远处传来了悠扬的琴声与这春雨融为一体,不由得让人陶醉其中……而当我们静下心来,欣赏这美妙的琴声这余,是不是也想到了能弹出如此琴声的人,一定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文字的第二段,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人的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精神。这便是文章的思想内涵所在,也正是文章的主旨。

《高斯智断瓶中线》一文中的主人公有着“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聪明有礼貌”的优秀品质。为能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作者是运用一件具体的事例----高斯智断瓶中的棉线展开叙述的。为能突出主人公有着“有礼貌”这一特点,文中多次对高斯的行为进行了描述,一起看下面的一个片断:

“高斯捧着老花镜,向老人鞠了个躬,说:‘谢谢您,老人家!全靠您的眼镜,我才能把阳光聚焦,并透过玻璃瓶,把那根棉线烧断。’”

当我们边读边想像场景的时候,你是不是被这一“捧”,一“鞠躬”,一句发自肺腑的话感动着。那么,从这你是不是也感受到了高斯那“有礼貌”的优秀品质了呢?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的性格、爱好、品质是不一样的。而本单元向我们展示的闰土、弹琴姑娘、高斯等人物的内心世界及精神品质就是很好的例证。走进多彩的人物世界,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感受和学习。

(二)感悟多样的人物写法

学习本单元课文,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人物优秀品质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感悟多样的人物写法。在本单元“互动平台”中首先提到了“外貌”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要求在习作中尝试运用。根据教材要求和本年级段学生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在教学中,我总结了这样几种人物写法:

(1)恰当运用外貌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

外貌描写叫肖像描写,主要是指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神情等,把人物外貌的这些特征描写,就是外貌描写。人物的外貌描写慢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外貌写得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性格的刻画。精彩的外貌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

如在《少年闰土》一文里,有这样一段: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段人物外貌描写就把一个健康可爱的乡下少年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再如,在第八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也有一段:

“留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穿的衣服又肥又大,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又卧室里穿的拖鞋。”

这样的人物外貌描写,既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又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既符合人物的特定心理,又符合人物的动态变化。此外,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外貌描写要求必须国境线文章主旨去描绘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征,突出人物个性,富于人物情感。

(2)巧妙运用间接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

《弹琴姑娘》一文中,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但这种精神,作者并没有通过描写她是怎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来突出,而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每次的琴声都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情感的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品质,是通过“我”听到的琴声及感受的间接描写来表现的。

什么是间接描写?它是与直接描写相对而言的。间接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也有人称:间接描写为侧面描写。

一起欣赏《弹琴姑娘》中的部分片断:

“秋天天高气爽。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外清明。它悄悄地挂在树梢,静静地悠扬的琴声。顽皮的星孩子们,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逗着那个弹琴的人。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那窗口里传出来----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冬天的寒夜,有时刮风,有时飘雪,我夜深回来,走进这条长长的胡同,没遇见过一个人,可是一阵熟悉的、使人感到安慰的琴声,却来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优雅的琴声给作者和读者带来了美好的感受,这美好的感受使作者笔下的万物都人格化了。在这优美的、和谐的环境衬托下,展示了弹琴姑娘的成长过程,让人感受到弹琴姑娘的琴声美妙、心灵的美好!此外,琴声之美,又突出了主人公“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有机地进行间接描写教学,指导学生写作,有利于掌握精巧的构思。此外,更重要的是能突出人物形象,能通过特定的环境描绘,较完整地表现人物的特征,同时还能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像空间。

(3)合理运用神态描写凸显人物个性特征

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神情、姿态进行描写。即:人物的站、立、行、走的姿态,以及目光、面部表情及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描写。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个性特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课文《高斯智断瓶中线》一文中的内容:

“1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高斯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没想出什么办法。”……

从“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这一神态描写中,能让我们感受到,高斯被这突如其来的、与自己所学的知识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考住了。

再如:“高斯紧张地思考着,他的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来。一颗晶莹的汗滴跟其他几颗汇成一大滴,沿着高斯高高隆起的额头往下滴,啪嗒一下落在身前的石板路上。”

这段话,是对高斯神态的再次描写,表现了高斯不畏惧困难、敢于挑战品质。这也说明了,神态 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是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的。需要注意的是,要写好人物神态,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要能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要能与人物的行动、语言结合起来运用。

人物的个性特征的展现,不是单用哪一种写作方法,而是要学会多种写法的整合使用。这样才会使人物的个性特征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本单元的写作技巧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就是细节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可以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主题的表达。如《高斯智断瓶中线》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一位戴着老花镜的老人,心疼地走近高斯……”

在这里作者特地指出这位老人“戴着老花镜”,就为下文“高斯借用老花镜使太阳聚焦”埋下了伏笔,这一细节描写就十分有利于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多彩的,人物的描写方法是多样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讲解时的拓展。

小马过河----三尺讲台就是我的阵地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读书人网 >二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