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
----培根[英]
《蜜蜂的赞美》是秦牧(1919-1992,原名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祖籍澄海东里樟林)的作品,也是我们语文教材里的一篇阅读短文,每次读到这篇文章,都有着对蜜蜂那种独特酿蜜方式的感慨!原文如下:
蜜蜂的赞美
全世界的昆虫,给人类赞美得最多的,大概要推蚂蚁、蝴蝶、蜘蛛、蚕、蜜蜂这几样东西了。
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是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上、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是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的酿蜜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蜜蜂采蜜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感到由衷的赞美呢!
十六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譬喻赞美过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识方式称做蚂蚁的方式;把主观地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面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几百年的时间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培根许许多多的话题已经为人们所遗忘,但是他那句“知识就是力量”的警语,和这个有趣的譬喻却一直在各地广泛流传。鲁迅先生在他的书简里面,也曾经告诉一个青年人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郭若同志也曾经以蜜蜂采花作为譬喻,来说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
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多少赞美之词!它那种酿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由于广泛地吸收,来源就丰富了。
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因此蜂蜜就比一般鲜花的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虽然人们还可以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枣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经再也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枣子花、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们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多么令人称道的酿蜜方式,多么令人赞美的辛勤!
(一)博采
“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朋友们,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不是也被蜜蜂的这种“博采”的精神感动了呢?结合我们自身来想想,我们读书,不更是需要如此吗?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也正像鲁迅先生所言:“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吸收各方面的“营养”。本文的作者秦牧读书就是坚持博采众长的准则。他曾于《在探索学问的道路上》一文中将自己的读书方法总结为“鲸吞”与“牛嚼”:“只需知道一个梗概的书报可以泛读,”但要面广,犹如大鲸吸水;“要求彻底弄明白的和记住细节的书报,必须精读”,就象老牛吃草,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之的“鲸吞牛嚼读书法”。 也就是说,既要大量地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又要对其中少量经典著作反复钻研,细心品味。
(二)提炼
“由于广泛地吸收,来源就丰富了。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让我们仔细阅读这些句子,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来源丰富,不是来者不拒,不是杂乱搬取,所以材料比较上乘。我们读书也是这样一个理。不仅要广泛地阅读,博览群书,更要善于筛选,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有所选择的汲取和捕捉对我们扩大知识面有帮助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要多选择基础信息,防止知识的老化,注意知识的更新。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一直具有充满活力的语言和充满活力的思想,进而更好地提高我们自己,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三)创新
“虽然人们还可以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枣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经再也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枣子花、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们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蜜蜂这种重新创造的精神又给我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
我们知道,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就是一个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没有创新的品牌是没有生命力的品牌……其实,我们读书、工作更是如此。那种不顾自身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的“生搬硬套”带给自己的只有是更多的麻烦,只能让自己走更多的弯路。因而我们说,生活工作中,我们需要再创造,需要创新精神!
孩子们读书、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博览群书,不耻下问;多动笔墨,多做笔记;多加思考,学会运用;像蜜蜂一样勤奋,像蜜蜂一样坚持,像蜜蜂一样创新,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工作的主宰者,才会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