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熔炉》
——题记
《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这样写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我们从尚未谙知世事开始,父母就告诉我们这短短的一句话。后来上了学,老师又将这十二个字交给我们。小时候不懂,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人在最初,本性都是善良的。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的环境、学习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故有所不同,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会逐渐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一些能够让我们成长的事故。这些事故在培养着一个成型、定型的我们,它们决定了我们的个性、品格、态度、观念、甚至是未来,除了不能决定我们的父母是谁,其他的所有都可以被它们改变,相貌、品行、职业、生活、条件、伴侣等等,如果我们愿意,连性别也可以被改变。但这些都是表层上的东西,这些所有的事物大大小小归根结底,他改变的实质其实不过是我们每个人的本心。
何为本心?
孟子说,本心实是本性,是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词典上写道,本心实是真我,是天性,是发自内心的意愿。
那你认为本心是什么呢?
我认为本心不过是遇事时最初的那个想法,最真实的、最不曾动摇的、最坚定的、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主张。
而往往自己遇事时最初的那个想法却并不是十分坚定的,我们常常会在思虑中否定它,会在来自外界的干扰中改变它。其实人的真我通常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最轻易就能够变化的,现代人多数并不自信,不自信的人便容易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所以失了本心,被改变。在现在这样一个高速度、唯物主义、金钱至上的社会当中,保持一颗真我的心可谓是难上加难,而且能够改变我们的因素也实在太多。
在轻博客中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禅师见一蝎子掉到水里,决心救它。谁知一碰, 蝎子蛰了他手指。禅师无惧,再次出手,岂知又被蝎 子狠狠蛰了一次。旁有一人说:它老蜇人,何必救它?禅师答:蜇人是蝎子的天性,而善是我的天性,
我岂能因为它的天性,而放弃了我的天性。
读毕,感触颇深。
现在的我们常常因为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儿,或是不太顺心的事儿时,便选择了放弃。放弃,就意味着本心被改变。我们该学会坚持,这种坚持,实为执着。有人嘲笑执着是不懂变通的傻,但实际上,轻言放弃才是易变的痴。
我们不该为了外界而过多的改变自己,改变最初的真我。过多的改变,实际上也是一种错误。保持真我,大概这种坚持,便是持之以恒吧。
仔细想想,我们的本心,在何时被丢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