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采摘露珠儿中的太阳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2-04 11:01:50 作者: rapoo

采摘露珠儿中的太阳

——兼评《我和父母打“游击”》《麻雀麻雀你别跑》《月亮啊月亮…》

露珠儿很不显眼,但是,每一个露珠儿中都珍藏着一颗金灿灿的太阳——这是真的。对于我们,露珠儿太寻常了,而对于露珠儿中的那颗太阳,我们更是忽视了,或者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于是,一到作文时,我们总是苦于找不到自己需要的“太阳”,在生活的花园里,我们看到的只有满眼微不足道的露珠儿。要想解决作文的素材问题,我们就要学会采摘露珠儿中的太阳。

无需置疑,的的确确,我们作文需用的“太阳”,就藏在这些点点滴滴的露珠儿中,关键在于,我们要掌握采撷“太阳”的小本领。

一、热爱、关注露珠

这里所说的“露珠儿”,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不起眼的经历,也许是一个支离破碎的梦境,也许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也许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也许是捡到了一片树叶,也许是忆起了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正是这些众多的小露珠,汇成了我们奔腾不息的生活。我们写作文所用的材料,就像一颗颗闪耀着光芒的小太阳,隐身在这些小露珠中。露珠儿个头太小,里面躲藏的“太阳”会更小。要采撷到“太阳”,就必须像外科医生做显微手术那样,借助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我们只要时时关注自己平时的“想”、“说”、“做”、“见”、“闻”等形形色色的“小露珠”,用热爱、探奇生活的眼睛(放大镜)去观察分辨,就会比较容易地捕捉到一个个光泽四射的“小太阳”。换句话说,就是要留心于生活琐事,不断积累生活见闻,如果平时养成记日记、写微博的习惯,那对于我们收集“露珠儿”,进而采撷“小太阳”,是非常有益的。

在校讯通博客中,我们熟悉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周冲,就是一个关注露珠,善于采撷小太阳的孩子。他的作文的素材,大多取自于露珠儿中熠熠闪光的小太阳。我们现在来阅读他的《我和父母打“游击”》:

我和父母打“游击”

周冲 http://blog.xxt.cn/317911889226

今年这个寒假,我和老爸老妈斗智斗勇地打起了游击战,嘿嘿,那场面真叫一个精彩……

片段一 早上

“周冲,周冲,起床了没?这都几点了,咋还不见动静呢,快起来!”老妈的嗓门,那叫一个洪亮,唉,不去当歌唱家都可惜了。这么大冷的天,现在又是放假期间,不让我睡觉,还想让我起床跑步去呀,我又不傻。顿时,我心生一计…

我把眼睛再闭得紧了一点,双手迅速地缩回了被子里,双腿一蜷,嘿嘿,真是好一副熟睡样,听着老妈靠近床边的声音,我还恰到好处的从嘴边流下一道道细细的口水。老妈左看看右瞧瞧了一会儿,自言自语地说:“这孩子肯定昨晚又看漫画书熬夜了,要不怎么会这么晚了还睡得这么沉!”

我可不管你心里怎么猜想,反正我就是不出声,就是不起床!正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老妈还就是不依不饶了,她竟然用手挠我的脖子,还好,我的忍耐能力比较强,硬是没有让自己笑出声来,嘿嘿,老妈不情愿地走了,哦也,我大胜!

片段二 中午

“周冲,你干啥呢!”听见老爸的声音飘进书房,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赶紧点了一下鼠标,将电脑显示屏上的动画片转换成了博客的主页,我抬起头略带讨好地看着爸爸说:“老爸,您看,我看作文呢,我看得很用心的!”“呵呵,是吗?那我走到门口的时候怎么听见好像是动画片的声音呀!”老爸绝对的顺风耳呀。“那个……这个说来话长了!”我迷瞪着脸想转移话题。“周---冲——!马上起来学习去!”老爸一声狂吼,吓得我一拍屁股,一溜烟跑了。唉,我惨败!

片段三 晚上

“周冲,九点多了,你该休息了!赶紧关灯睡觉。”老妈在门外叫。“知道了!”我口是心非地答应着。“嘿,开什么国际玩笑,我早上起得那么晚,我这会儿怎么会睡得着呀!”我顺手关了台灯,拿出了我早就准备好的手电,又拿出压在床头的漫画书,嘿嘿,心里那个美呀,要不是怕老爸老妈听见,我真想高歌一曲。正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我好像听到什么声音?是幻觉吧!我慢慢地回头,唉,老爸瞪着他那双比我大不了多少的眼睛正盯着我呢,不对,他身后还站着正在挽袖子的妈妈,看来,这一局,我又是惨败!

和老爸老妈的“游击战”我一般都是胜少败多,不过,我从来都不会灰心哦。

《我和父母打“游击”》一文,是运用片段组合法布局的。主体段选择了“赖床”、“说谎露馅”、“看书被抓”三个小小的“太阳”。装熟睡赖床也好,靠机灵想蒙混过关也好,晚上不睡觉偷看书被抓现行也好,在很多同学眼中,大都会觉得算不上什么事,当然也没有什么取材价值。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知心理呢?因为,这样的事,几乎很多人都经历过,就像“一句话新闻”那样,过于简单,没故事可写,硬写出来也不会感人。

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那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我认为,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关注生活的“露珠”,过于轻视了它们,没有真正地发现里面会藏着一颗亮晶晶的“小太阳”。

咱们先看第一件事——赖床:这段文字的看点在动作与心理描写上。小作者给我们再现了一个真实的场景:任妈妈怎么叫,装出熟睡不醒的模样,最后以妈妈的无奈而获胜。第二件事——说谎露馅:把自己机灵麻利地切换电脑主页的动作、心理、神态和最后“老爸一声狂吼,吓得我一拍屁股,一溜烟跑了”的形象,活生生演示在我们面前。第三件事——看书被捉:我们会不由得为“我慢慢地回头,唉,老爸瞪着他那双比我大不了多少的眼睛正盯着我呢,不对,他身后还站着正在挽袖子的妈妈”的画面而捧腹。这三个片段写得很精彩,我们在忍俊不禁之余,会发现,文章描写的才是孩子们真实的生活、真切的感情。这些“睡个懒觉”、“看个电视剧”、“晚上偷看会书”的露珠里,果然藏着一颗孩子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的“小太阳”。

二、放慢、放大过程

成功的写人记事作文,最重要一条,就是过程要写得生动、具体。再小的事,就是打个哈欠、系次鞋带、逗逗小猫,也会有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是我们常常把这些事不当做事看待,就容易忽略它的过程,甚至认为它就没有什么过程,这就是作文时把如此一些素材排除在考虑之外的原因。由于中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极少,要找大事作为素材就十分困难。怎么办?解决的方法就是:从生活的“露珠儿”中采撷“太阳”,经过放慢或者放大了过程,来表现一个新颖的主题。比如前文中说到的睡懒觉,如果没有对过程的放慢、放大了描写,我们会认为:这有什么值得可写的?不就是睡个懒觉吗?

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写不起眼的小事,越要注意采用必要的特写式镜头,把那个针尖儿大的小事,有时放慢、有时放大了过程去刻画,这样一来,生动与形象就会从我们的笔下绽放出花朵来。请阅读酒衷豪的《麻雀麻雀你别跑》,我们来看看放慢和放大过程的方法和效果:

麻雀麻雀你别跑

酒衷豪 http://blog.xxt.cn/jiuzhonghao

“老爸,快来抓麻雀!”正在爷爷家阳台上欣赏风景的我,突然发现一只傻傻的麻雀飞进了阳台,赶紧大喊起来。

老爸闻声立刻赶来,我也关上了两扇门。这下,这只麻雀可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于是,我阴森森地笑了起来,心说:“看你这只麻雀往哪里逃!”哪知道这只麻雀却不慌不忙,在大难面前稳如泰山,依然很淡定地站在窗口。于是,我和老爸分别从两头包抄,决定来个“屋中捉雀”。我对准了麻雀一掌挥去,想学如来佛利用双方的大小来个“如来神掌”。哪知道,这麻雀却十分机灵,一看掌风逼近,立马展翅飞到了老爸把守的那边。飞的时候还专门绕了个圈儿,眨了眨狡诈的小眼,仿佛是在嘲笑我一样。

我这叫个生气,恨不能抓住这麻雀炖汤喝。“老爸,抓住它!”我立马指挥老爸,顺手拿起了鸡毛掸子。老爸也毫不示弱,抖抖窗帘就把麻雀吓了回来。我一看这麻雀也学精了,还想利用空中的地理优势,一直在我脑袋上盘旋不下来。我心中暗笑,也有些生气:“竟然跟我打游击,它不会准备在我头上排泄一下五谷轮回之物吧,那我可就大了!”于是,我抡起鸡毛掸子,对着麻雀就是当头一棒。麻雀这回可吓坏了,赶紧闪到一边。

几个回合下来,这“人雀大战”仍然没有分出胜负。虽然是我和老爸一直追着这只麻雀打,但却也奈何不了它。没办法,人家天生就会飞啊。我心中不禁打起了小算盘:“这麻雀肯定不能够一直飞,如果我和老爸车轮战,它一定会被抓住。”盘算好了主意,我跟老爸嘀咕了一番。然后我拿起鸡毛掸子,对着麻雀就是一顿乱打。麻雀丝毫不在意,依然飞在空中,还大叫几声,看它那神气好像在说:“哈哈,笨蛋,有本事继续打啊!”

我心头大怒,追着麻雀跑了一圈又一圈,还大喊着“麻雀麻雀你别跑”,颇有些少林棍僧追杀倭寇的架势。麻雀却是得意,不时还扭过头来叫几声,看起来十分不屑。等我累得不行了,麻雀还在飞着。这时候,老爸又来接替。这麻雀虽然会飞,但却并不怎么聪明。十几分钟过去了,就被我们这车轮战术累得不行。体力不支的麻雀如同流星一样坠落下来,终于被我逮住了。我立马拿来笼子把麻雀塞进去,心中窃喜:“嘿嘿,任你有多大能耐,到最后不还是被我给逮住了。”

自此,这场人雀大战以我和老爸的完胜结束。当然了,事后这只傻傻的麻雀也被放走了。麻雀麻雀你别跑!还是跑吧,到大自然中去吧。

《麻雀麻雀你别跑》所取之材就十分微不足道,按狭隘的思维方式考虑,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一只麻雀飞进了阳台,我叫上爸爸关着门来捉,追啊,追啊,终于抓住了,接着我们就把它放生了。”你看,没什么可写的呀?也没有什么趣味呀?其实,这就是我们的视角不同。现在,酒衷豪却抓住了这个不起眼的“小太阳”,要来展示一段生活的乐趣。他采用的就是放慢和放大过程的手法,所以写得活泼、真切,让我们忍不住也跃跃欲试,恨不得加入进这个“捉麻雀”的行动中去,从而获得一份甜蜜和欢乐。

我们先来看这处描写:当“我”关上阳台的门,麻雀无处可逃时,小作者写出了此时自己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接着写麻雀的“淡定”,当“我”挥掌的动作一发出,接着就是放慢和放大了镜头来描写麻雀的规避:“这麻雀却十分机灵,一看掌风逼近,立马展翅飞到了老爸把守的那边。飞的时候还专门绕了个圈儿”,再写麻雀的神态:“眨了眨狡诈的小眼,仿佛是在嘲笑我一样”,这些动作、神情等,如果不经放慢或放大过程是看不清或看不到的,也正是这些细微的过程,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如:“我拿起鸡毛掸子,对着麻雀就是一顿乱打。麻雀丝毫不在意,依然飞在空中,还大叫几声,看它那神气好像在说:‘哈哈,笨蛋,有本事继续打啊’”,这里放大的是麻雀的心理活动,当然是“我”对麻雀心理的揣测,这样一写,就把“捉”的趣味渲染得入木三分了。

小作者用了800字来为我们展现捉麻雀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被细节强化了的,是被拉长放大了的,于是,我们眼前才有了活灵活现的动态画面,我们的心里才有了真实活跃的情趣共振。

应该提出一点的是:文章结尾的设计比较艺术。当读到“我立马拿来笼子把麻雀塞进去”时,我们会不由得为麻雀的命运担心,但是,作文收束时,似乎是不经意地交代了一句:“事后这只傻傻的麻雀也被放走了”。而更有意思的是,“我”却在追着飞去的麻雀大喊:“麻雀麻雀你别跑”,流露出了对麻雀的留恋不舍。可是,马上就转变了认识,似乎是对自己,也是对麻雀说:“还是跑吧,到大自然中去吧”,一波三折,扣人心弦,表现了一个孩子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珍重。

三、自然、灵动联想

联想是思维大厦的基础,而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文章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才会在艺术天空中自由翱翔。尤其是在写作活动中,联想和想象是必不可缺少的元素。不少同学作文最大的困惑就是无话可说,不知写什么;其实,只是不善于运用已有的生活积累;而运用积累,靠的就是联想和想象。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优秀的记叙文。尤其是取来露珠儿中一闪即逝的“小太阳”作材料,如果没有放慢、放大镜头的过程展示,如果没有联想或想象的帮衬,就难以使文章产生感人的力量。联想和想象是一种通过训练就可以很快掌握的能力,很多同学在运用联想和想象上都做得很出色。现在,我们来看三年级小学生林蔓的作文《月亮啊,月亮……》,是怎样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月亮啊,月亮……

林蔓的天空 http://blog.xxt.cn/lilinman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散步回来,一抬头看见了月亮。啊,好美的月亮呀,像半个玉盘挂在天上。

月亮像一个仙子一样,自由自在,独来独往。明明亮亮的,发着温馨的光。仔细一看,月亮仙子头朝东南,脚朝西北,在呼呼睡大觉呢。

我看见月亮的周围,还有一些云朵和一个时隐时现的光环。我想这应该是嫦娥的月宫吧。在这个明亮的夜晚,嫦娥或许正抱着玉兔,在给它梳毛呢。

看到这幅景象,我忽然想起了关于月亮的诗句。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又想起了“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此时此刻,看着月亮我想起了,在济南舅舅家过年的姥姥。她现在在干什么呢?也许也在看月亮吧!我盼望着姥姥快点儿回来,和我一起看月亮。

我和妈妈边跑边追赶月亮。

调皮的月亮总是在我们的头顶晃来晃去。我一抬头,用双手一捧,一下子就“抱”住了月亮。我高兴地大喊大叫:“我抱住月亮了,我抱住月亮了!”

妈妈在背后跑过来,一下子搂住了我,大声说:“我也抱住月亮啦,我也抱住月亮啦!”

哈哈,我开心地笑了。原来,我就是妈妈的月亮,那妈妈又是谁的月亮呢?我想应该是姥姥的月亮吧!

天上的月亮好像很幸福,正冲着我微微笑呢。月亮啊,月亮……

夜晚散步,看见了月亮,如果只写看见的月亮,那会有多少话可说呢?你看人家林蔓,开篇就是一个美丽的想象:“啊,好美的月亮呀,像半个玉盘挂在天上!”这比“啊,天上挂着一个月亮”要形象可感得多。第二段,她把月亮比作了“仙子”,这联想就宽阔了,当然,想象到她“头朝东南,脚朝西北,在呼呼睡大觉呢”也就合乎常理了,同时也暗示这是上弦月,交代了散步回去的时间。第三段,由“看见月亮的周围”的“一些云朵和一个时隐时现的光环”,又联想到“月宫”,想象着嫦娥“正抱着玉兔,在给它梳毛呢”。我们说,孩子的想象是奇妙无比的,一旦放开思想,围绕着月亮就有了话说。

如果把作者的生活感受比作金子,不管这感受多么丰富,倘若没有联想和想象,也只不过是一座沉睡的金矿。而联想和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感受活化,创造出生动新颖的新形象。没有联想和想象,文章就缺乏灵气,缺乏生气,缺乏才气。没有联想和想象,艺术将失去光彩,失去魅力,失去魂魄。

以寻常眼光看来,一个上弦月,有什么好说的?作者却由这个月亮联想开去,想到了自己读过的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又由古诗句联想到了“在济南舅舅家过年的姥姥”,心中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神驰千里。正是联想,开拓了作者的思路。

文章到这里该收尾了吧?不,小作者又为我们展示出了孩子的活泼天真的性情:追月亮、抱月亮。你看,“调皮的月亮总是在我们的头顶晃来晃去。我一抬头,用双手一捧,一下子就‘抱’住了月亮。我高兴地大喊大叫:‘我抱住月亮了,我抱住月亮了!’”这个想象多么奇妙啊!也正因为这个想象的铺垫,才引出了“妈妈在背后跑过来,一下子搂住了我,大声说:‘我也抱住月亮啦,我也抱住月亮啦’”的艺术立意。更让我们惊喜的是,本来可以在这里结束文章了,可是,小作者通过联想,再把文章的主题向高处推进了一步:“哈哈,我开心地笑了。原来,我就是妈妈的月亮,那妈妈又是谁的月亮呢?我想应该是姥姥的月亮吧!”。看到这里,我是忍不住为小林蔓安排的这个结尾拊掌称奇的。这就证明:在写作中,感情与联想、想象是互相交织、互相作用的。一方面,感情唤起联想和想象;另一方面,联想和想象也强化着感情。

采摘露珠儿中的太阳吧,我们会从采撷的过程中,受到教益,得到感悟——我相信!

读书人网 >中考话题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