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画横线
学校成立了读书会,听说读书会成员可以从图书馆领一本书,我兴致勃勃地报了名。
可是第一次参加活动,我就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凉水。不怕大家笑话,我原以为领一本书之后,这本书就归个人所有了。觉得学校家大业大,不会在乎这几本书的。可是,会长说,会员领回的书看完之后还要如期归还。
拿着刚到手的第一本书《教育是慢的艺术》,我心头的热情在慢慢冷却,其实,我倒不是为这本书不能“据为己有”而沮丧,而实在是因为我读书的一个毛病——喜欢在书上涂涂画画。画横线,画曲线,圈圆圈,或者,如果书中某一句话正好与自己的想法契合,干脆就接着作者的话往下说下去了。
每一本我看过的书的书页上都惨不忍睹,但是我自己看着却颇为得意,印刷的端正的字夹杂着我兴之所至的涂鸦,纷乱芜杂之间我却得到了一种与作者共同创作的快感。
古人云书非借不能读也。可是因了我的读书的这个毛病,只要我喜欢的书,即使再贵,我也会咬咬牙买到家里来。就像去年,到某县监考得了劳务费200大钱,我立即跑到书店,抱得一套《蒋勋说红楼梦》尽兴而归。而且,因为我读过的书里有自己的“创作”,有点敝帚自珍的味道,我也不愿意把自己信手涂鸦的东西示人,尽管在朋友圈里我以大方著称,可是殊不知,在借书上却表现得非常小气。
是的,我不喜欢把自己的“精神宝藏”借给别人,我也不喜欢借别人的书读,就是因为我不能在别人的书上“随意发挥”。拿着这本还要还回去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我真是犯了难,但是当时又不好意思给会长说明原因,我悻悻而归。
两天之后,要听一个无聊的会议,我信手把这本书装在了包里。听会的间隙,我翻开书,没想到一下就被它给深深吸引住了,我忍不住拿起笔来,旧病复发,在上面忘情地画起了横线,涂起了圈圈。
当我意识到这书不归我所有时,已经晚了,书中早已是圈圈线线,斑斑点点。这样面目全非地还给学校肯定是不可能的了,会长怎么处理我,随便吧,大不了赔一本。
这样一想,心里一下像卸下了万斤重担,干脆破罐子破摔吧,于是,我更加无顾忌地画起了横线,写起了批语。
那种感觉,真的很爽。
日前,读熊培云的书,他谈到了自己第一次拥有《约翰克里斯朵夫》时非常兴奋,因为能“幸福地画横线”了!
幸福地画横线,多么美妙的感觉,多么触动我心的一句话。我像突然遇到了知音似的,一下喜欢上了这种妙不可言的说法,因为,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地感觉啊!尤其是在读书会发给的书上“违规”画横线,简直是一种享受了。
补充一句,我的担心纯属多余,当我胆战心惊地告诉会长我“糟践”了读书会的书,要打要罚我绝无半点怨言时,会长“哈哈”笑了,并且自作主张把这本书送给了我。
熊培云的“幸福感觉”传递给了我,看来我的幸福感觉也把会长给感动了。读书人的心灵应该都是相通的,我猜,会长也没少偷偷地“幸福地画横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