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易错分析作文

发布时间: 2018-02-11 11:37:06 作者: rapoo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易错分析

乘法分配律中含两级运算(乘加或乘减),乘法结合律中只有乘法一种运算。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35×98

=35×100-2 注意:变形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98=(100-2

=35×100-35×2

=3500-70

=3430

35×103

=35×100+3 注意:变形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103=(100+3

=35×100+35×3

=3500+105

=3605

以上两道题目方法其实相同,都是将接近整百的因数变形为整百加或减一个数,再利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的。所以,孩子们一看到有能凑整的情况,马上想到凑整,不想题目的意义。下面两道题目,特别容易混为一题,但从题目本身的意义去理解,就不会错。

35×99+1○35×99+1

前者表示的意义是99个35再加1,后者表示的意义则是100个35,因此前者明显小于后者。由此看到前者,切不可惯性地加上括号变形为后者去简便。

同是乘加,把35×99+1中加“1”,稍做改变,35×99+35或35×99+99,这两道题目中都有相同因数,第一题相同因数为35;第二题相同因数为99。根据算式的意义就可以知道,通过稍作变形可以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35×99+35

=35×99+35×1

=35×(99+1)

=35×100

=3500

35×99+99

=35×99+1×99

=(35+1)×99

=36×99

=36×(100-1)

=36×100-36×1

=3600-36

=3564

再有,25×44,看到这道题目,25与4相乘得100的数据特点,让我们可以想到两种不同的变形。

第一种:

25×44

=25×40+4将一个因数变形成两个数相加,肯定是用乘法分配律。

=25×40+25×4

=1000+100

=1100

第二种:

25×44

=25×4×11将一个因数变形成两个数相乘,肯定是用乘法结合律。

=(25×4)×11

=100×11

=1100

两种方法相比较而言,用乘法结合律更简便。

学会了这两种变形,遇到630÷18,孩子们就不自觉地效仿上面两种变形来解决。但对于除法而言,除数的变形只能用两数相乘的形式,不能用两数相加或相减的形式。

630÷18

=630÷(10+8) 不能使计算简便

630÷18

=630÷9×2利用除法性质一使计算简便。

=630÷9÷2

=70÷2

=35

同样道理:面对25×32×125时,32在这里也只能变形为(4×8),然后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不能变形为(30+2)。

25×32×125

=25×4×8×125 变形后,要使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5×4)×(8×125注意:中间的符号是乘,不是加;先算的两部分一定要带括号。

=100×1000

=100000

读书人网 >一年级作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