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享 ,是 一 种 快 乐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之一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黑格尔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赞同 ……
浩如烟海、波澜壮阔的史诗故事、人物典故,总是让我们孜孜不倦、如痴如醉,很多人喜欢读史,我也不例外。
早在几年前,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就风靡一时,大有“洛阳纸贵”的势头,又一次掀起了全民读史的热潮,引得无数读者竞折腰。我一直在一旁观望,却迟迟没有行动。
究其原因,一来不喜欢跟风;二来印象里总感觉自己对明朝很熟悉,以当时井底之蛙的心态实在难以想象此书有何新意;还有,就是这套书有七本之多,当时确实缺乏静下来读书的好心态。就这样,几年来多次与此书失之交臂。
无独有偶,前一阵子购书,发现时隔几年,《明朝那些事儿》居然还占据着热销书的位置, 犹豫再三还是选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对于这样一本持续反响不错的史书,内心还是很有几分好奇的。
读了就再也放不下了,我居然一口气连续把前五部看完了,时隔多年终于找到了儿时读书的那种痴迷与陶醉,大呼过瘾,获益匪浅。真是不读则已,一读惊人:惊讶于历史还可以写的如此轻松诙谐;惊讶于作者博大精深的历史功力与浩瀚无边的知识面;惊讶于明朝的历史原来如此之丰富!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知道:原来,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又一个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但是,大明却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君主死社稷。就凭这两点,明朝,当为后代万世子孙所敬仰。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领邦之国——朝鲜,不仅长期臣属于中国,而且就连国名“朝鲜”二字,也来自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从此这个名字就留在了历史上;也是自那时起,大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此后朝鲜的历代国王都必须经过明朝皇帝的确认并赐予封号才能得到认可。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知道:原来,郑和七下西洋,圆满地完成了外交使命,并成功地开辟了新航线,直接到达了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和东非国家,非常了不起;与此同时,当时的明朝乃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在航海途中大明却能够平等的对待沿途的小国家,尊重他们的主权完整,给予而不抢夺,充分显示了强而不欺、威而不霸的大国气度和底蕴。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知道:原来,我国现当代历史上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早在万历年间,历时七年的抗倭援朝战争就以中国军队的彻底胜利、日本军队的彻底失败以及朝鲜赢得解放为终结,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一次次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相同的道理:无论何时何地,正义终究战胜邪恶,多行不义必自毙。
……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人们常说,读史让人明智,读史可以鉴今,读史可以资政。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文化从来就是延续的,读《明朝那些事儿》,让我了解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同时也思考了很多。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是一种快乐,更多精彩的明代史实与阅读心得愿与大家分享,期待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