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诗歌的生命,诗离不开想象。作为诗歌的一种,儿童诗当然也离不开想象。离开了想象,就很难写出儿童诗。但想象一定要真实、正常与恰当。什么是真实、正常与恰当的想象?有生活基础的想象。什么是虚假、畸形与荒谬的想象?奥特曼之类的动画内容便是,因为生活中根本没有此类内容的事情。故本节专门强调想象的真实性。
例诗:
夏季,冬天住在哪里
[苏联]瓦采吉斯
夏季,冬天就钻进了衣橱,
爬上了衣架,
皮帽,绒衫,卫生衣,
还有手套和它在一起。
夏季,冬天就躲进了贮藏室,
那里,它和滑冰鞋,
和雪橇、滑雪板,
安静地睡成一堆。
夏季,它住进冷饮店,
和它做伴的有冰糕,
还有巧克力冰淇淋。
等到雪花又飞,
冬天抖抖身子,
从衣橱里走出来,
于是夏天躲进贮藏室。
夏天会不会躲在冷饮店?
这我们可就不知道了——
冬天,冷饮店锁着门。
(韦苇译)
哪 去 了
少白
春娃娃的花篮哪去了?
夏哥哥的绿叶儿遮住了。
夏哥哥的绿叶儿哪去了?
秋姐姐借去做地毯了。
秋姐姐的地毯哪去了?
冬爷爷的白被子盖住了。
冬爷爷的白被子哪去了?
盛到春娃娃的花篮里去了……
冬爷爷捏红了弟弟的鼻子
李昆纯
天空中,
一朵朵雪花
在飘……
北风里,
一只只饿鸟
在叫……
大树下,
弟弟举起弹弓
在瞄……
惹恼了冬爷爷,
把弟弟的小鼻子
捏红了。
插 秧
(台湾)詹冰
水田是镜子
照映着蓝天
照映着白云
照映着青山
照映着绿树
农夫在插秧
插在绿树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云上
插在蓝天上
这四首例诗,都充满了灵动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非常紧密地结合着现实生活,是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想象,故是真实、正常与恰当的想象。
《夏季,冬天住在哪里》一诗,先出示题目,让学生想象一下:夏季,冬天会住在哪里呢?并在学生想象前强调:这个想象一定要结合生活进行。后出示全诗,学生读熟后,逐节分析,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的想象是与生活紧密结合的。生活中也是这样,当夏季来临时,冬天用的物品就要收起来了,所以,在诗的第一、二节,作者才会如此想象:“夏季,冬天就钻进了衣橱”;“夏季,冬天就躲进了贮藏室”。冷饮店和“冷”联系在一起,而“冷”正是冬天的特点,故在第三节诗中,作者想象“夏季,它住进冷饮店”。在这一节的末尾,作者写了冬天来临,夏天过去,故第四节很自然地有了关于“到了冬季,夏天会在哪里”的内容;因为生活中,“冬天,冷饮店锁着门”,所以,作者才会有如此有趣的结合生活的想象:“夏天会不会躲在冷饮店?/这我们可就不知道了”。
这首诗还可让学生从颠倒的角度发挥想象写,如“冬季,夏天住在哪里”。
《哪去了》一诗,先出示前两节,让学生想象后两节的内容后,再出示全诗,讲解这首诗的两个特点:想象紧紧结合季节的特点进行,循环着写。
《冬爷爷捏红了弟弟的鼻子》一诗,先不出示题目,诗的内容保留最后三个字让学生想象,一定要引导学生想象到“捏”字,而不要停留在“冻”字上后,再完整地出示全诗,引导学生明白,这首诗的想象是紧紧结合生活的。
《插秧》一诗,先出示第一节和第二节第一行,让学生想象:农夫插秧会插在什么地方?(想象提示:紧紧结合第一节展开想象)后出示全诗,讲解评析:如果只有诗的第二节,虽然想象大胆奇特,但这种想象就显得不真实了;而有了第一节的现实基础,想象就真实了。因此,要让大胆奇特的想象真实,诗中必须有一定的现实真实的基础做铺垫。另外,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节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第二节是按由近到远的顺序写的;这两节顺序相反,一是这样写可以让诗富有变化,更重要的是第二节按由近到远的顺序写符合生活的真实。
后记。
本次教学中,学生想象得较好,如第一首诗学生能想象到“夏季,冬天住在冰箱里”,其余三首,学生能想象得基本和原诗作一样。
附:本次教学后学生较好的诗:
炎 热
李尚霖
太阳,你为什么那么给夏天面子,
不给我们一点凉快的位置?
不信,你听,
那一声声的蝉鸣是对炎热的橙色预警。
此刻,我只好坐在家里,
心想:
但愿明天不要这么热。
争 吵
张若琪
太阳和月亮在争吵,
它们在吵什么呢?
原来在吵谁胆小。
星星也来凑热闹。
太阳和月亮一块儿问星星,
谁最胆小?
星星说,
太阳最胆小,
因为太阳只白天出门,
月亮却黑夜出来。
2012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