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弟子规、启蒙故事《亲尝汤药》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译文: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要尽心尽力地照顾,煎好的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一尝,看是否太凉或太热。一旦病情严重的时候,就要不分昼夜地在父母身边照顾,不可以随便离开。父母不幸去世,要守孝三年,并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在这段时间里,自己住的地方要简朴,还要戒掉喝酒、吃肉等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祭祀时要诚心实意。对待已过世的父母,要如同他们在世一样恭敬。
和儿子乐乐读完弟子规这首诗,也读了译文的意思,我问儿子:“乐乐,这首小诗你早都背过了,你还会背吗?再给妈妈背一下。”乐乐:“当然会了,我背您听一下。”当然儿子背的有点生了,我让儿子又熟悉一下诗句,又背了几遍,终于背熟了,到底是以前背过的,儿子背的很不错。我问儿子:“乐乐,你诗背会了,译文的意思你明白了吗?”乐乐信心十足地说:“这又不是难懂的诗句,译文一读就理解了。”我又给儿子讲:“这诗句的意思咱明白了,妈妈再和你一起读一下启蒙小故事:
启蒙故事
亲尝汤药
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他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地侍奉她,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他后来当了皇帝,对母亲仍然十分孝顺,即使每天公务繁忙,他也从不忘向母亲请安。
然而薄太后身体虚弱,经常患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里,汉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带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给太后煎好汤药,他都先亲自尝一尝,看看汤药是否太苦或太烫,然后才放心地让母亲服用。那些日子里,汉文帝往往通宵达旦陪伴在母亲身边,整日整夜地没法合眼。三年后,母亲的身体终于康复,他却由于操劳过度累倒。
汉文帝不但事母至孝,而且治国有道,他重德治,兴礼义,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启蒙故事读完了,我给儿子说:“乐乐,这故事你感动吗?”“感动,又是一篇儿子孝顺父母的故事,而且还是皇帝孝顺母亲的故事,这样的皇帝很值得人们尊敬啊!”乐乐不由地大加赞赏说。我说:“天之大,孝为先。有的人总为自己学习忙、工作忙、生意忙,事情多、应酬多来找借口,不想探望父母和侍候父母;事情再多总多不过皇帝刘恒吧?皇帝国事、公务缠身,批阅奏章千百万,需要处理的事情何其多?但是再忙也要亲自侍候母亲,不愧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汉文帝之孝道不愧为中华民族学习之楷模,流芳百世!
妈妈:乐乐,这篇启蒙小故事给你最感动的是什么?”
儿子:“皇帝的母亲有病了,他整日整夜侍候在他母亲身边,皇帝亲自给他母亲熬药,还替他母亲尝尝药苦不苦、冷不冷、热不热。”
妈妈:当个皇帝忙不忙?那他忙些什么事?
儿子:当皇帝当然忙,就是现在的国家主席一样,什么事也要管,也要操心。
妈妈:皇帝的确忙,咱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皇帝的公务繁忙,那就是“日理万机”意思就是处理事情、政务繁忙,很辛苦。一般这个词都用在高级领导人身上。比如: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夜以继日,成年以后就很少有休息的机会。夜以继日(就是不分昼夜的工作)
乐乐:哦,我明白了。我又学习两个好词,一个日理万机,一个夜以继日。皇帝真好,他也是夜以继日在侍候母亲和操劳公务,他把母亲侍候好了,他又累病了。
妈妈:皇帝不但孝顺,也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领导人,重视德志教育、重视礼义,他更注重发展农业,使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乐乐:这样的人才能更胜任当一个国家主席哦!我要学习汉文帝的精神,当不了国家主席我也要当个孝顺您们的好儿子。”
妈妈:啪啪啪(我禁不住给儿子鼓掌起来)乐乐学乖了,长大肯定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乐乐不好意思的笑了。
妈妈的话:以前让儿子背过《弟子规》这本书,就是没给他讲过,现在再重新拾起这本书,连同启蒙小故事给他一概讲讲,太有必要了,让他懂得了很多有意义的历史故事,学会怎么做一个好孩子。这篇文章还请大家给予点评哦,谢谢大家的光临点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