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将至话孝顺
随着重阳节的临近,笔者走访了身边的同事和小区的叔叔大妈,倾听他们对“孝顺”二字的理解和对子女的期盼。
家住近水楼台、73岁的袁厚定提及孝顺朗声笑道“孝顺,啥叫孝顺,俺们老两口每月退休工资五六千,打着滚也花不完,谁还稀罕他们那俩钱?!只要他们哥俩好好的比啥都强。尤其是小龙,二十七八了,连个对象也不找,整天过了今儿没明儿,房子倒是给我们买好了,可俩三月不见个人影,这就叫孝顺?还不如趁我们还能走得动,赶紧儿结婚生孩子,那才叫孝顺。”
无独有偶,家住碧水云天、72岁的赵阿姨对孝顺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小家庭滋润,大家庭和谐就是对老人的孝。我们都有退休工资,有个病有个灾的子女能出个力就行,并不是出钱就是孝顺。”
“是呀,是呀,现在物质生活提高了,谁也不稀罕那些个鸡鸭鱼肉了,不是都提倡精神生活吗?我和老头子最盼的就是寒暑假孙子能跟我们住几天,这就是他们的孝顺了。”“谁说不是呢,哪个稀罕他们的钱财哟,只想着逢年过节能吃顿团圆饭,别兄弟几个聚在一起就跟斗鸡似的互相掐,看着都烦,更别指望他们孝顺了,气都气死了哟”……几个阿姨听我跟赵阿姨聊孝顺,索性停下了广场舞,你一句我一句地聊了起来。五位叔叔阿姨差不多七十岁年纪,从聊天话语中猜测退休工资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晚年生活,他们眼中的孝顺就是含饴弄孙、儿女绕膝的家庭团聚与和谐,在他们眼里,亲情和陪伴是最大的孝顺。
下班途中,笔者也就此话题采访了三位步入中年的同事。年近四十的秦珊常年与老人住在一起,用她的话说“孝顺就是多陪陪老人,把老人当成孩子一样对待,与老人分享自己的幸福、快乐和成功,因为子女的幸福是老人最大的牵挂,这就是我对老人的孝。”法律意识较强的龙卫平却说“遵纪守法、好好工作,少让老人操心是他行孝的主要方式。”“孝顺是一种家风,孝顺需要传承,我们对老人行孝之时也是用行动影响子女的大好机会,孝顺首先要尊敬和尊重老人,更应处于爱,但不提倡愚孝……”年长几岁的张浩然也在一旁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知从何时起,对老人的感情好像是一种责任与义务,其实孝顺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和关心。孝顺不需我们“卧冰求鲤”,而是内心深处对父母的关爱,理解老人的言行举止,倾听老人的所思所想。时下,不少为人子女的中年夫妇,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快捷的生活节奏,与父母的距离渐行渐远,只有在节假日才能回家看看,空巢老人更多的是等待和期盼。每个人都会变老,每个人都会成为老人,工作的压力也许让我们无暇陪伴老人,但我们要时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聊聊天,一句嘘寒问暖、报一句平安都是行孝的方式,切莫等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孝道应如何传承?记得于丹说过“现代人常觉得爱孩子是本能,但爱父母就变成公众美德了。什么时候能做到爱父母像爱孩子一样,就算做到孝顺了。”